竖琴,轻轻地拨动了你的心弦
佚名 网络Charles Sims1896年的作品《苏醒中的提泰妮娅》
不知你是否在头脑中出现过这样一个画面,那可能是一个古希腊神话:仲夏的夜空下,林中树影婆娑,流水淙淙,月随波动,风送花香,轻盈的仙女温柔垂眸,如水动人,她们拨动着竖琴,用天籁的琴音守护着大自然。
竖琴现在已经成为交响乐团庞大的家族里的一种乐器,虽然它不常发声,往往都是有很大段落的空白之后出现一两个音符,或是零星几个和弦或是一串滑音,但一旦响起,就会一鸣惊人,婉约精致的音色常让人过耳不忘。它不仅声音好听,造型也特别精致优美。弧度优美的曲线,配上47根竖立的琴弦,真是世间最美的乐器,它就是“竖琴”。无论是独奏,还是合奏,竖琴都在视觉和听觉上给我们带来了双重享受。一派纯净空明辽阔之仙感,飘飘乎似遗世独立,隐隐哉如天外来音。
伊朗古城Bishapur一处宫殿遗址里的拼花地砖,显示一名女舞者弹奏Chang。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000 年左右,有一种叫 Chang 的乐器。它从最开始的弓形慢慢演变成后来出现在波斯帝国壁画上的三角形竖琴。再过了500年,到公元前 3500,出现了里拉琴,又称七弦琴。它是古希腊时期一种类似小竖琴的乐器。它不仅是西方最早的拨弦乐器,也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音乐象征。
在壁画中出现的里拉琴
一把非洲拱形竖琴
(图源:Casimir Zagourski, Wikimedia Commons)
公元前 2500 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把拱形竖琴,灵感来自古代狩猎所用的弓箭,它是现代竖琴的鼻祖。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有人弹奏,视它为神圣的乐器。《圣经》中亦有记载大卫王弹奏竖琴。现代竖琴的诞生地14世纪的爱尔兰,最大的不同是有了音箱,爱尔兰人称竖琴为“天使之琴”,并用金色竖琴作为国徽图案。在16世纪时,竖琴的形制又有了新的突破。后来,意大利人又为它加上了踏板。最终,德国人塞巴斯蒂安·埃拉尔把它改造成今天竖琴的样子。我们现在讲的竖琴叫萨尔维竖琴。从有人类记载的历史以来,竖琴就以温暖的音色,陪伴着人类的足迹。歌手和游吟诗人奏响的美妙乐曲,在千年之后,仍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Gerard van Honthorst1622年的作品《大卫王弹奏竖琴》
竖琴的外形精致优美,声音出色,动人心弦,仿佛耳边的悄声絮语,竖琴的琴声还和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传说有关。在古希腊传说中,竖琴的前身是天上的天琴座。古希腊音乐中,人声唱的最早的赞美歌、抒情诗,为其伴奏的主要乐器是由竖琴而来的七弦琴,也就是里拉琴。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音乐家,当他弹奏起竖琴唱歌时,风会停下呼吸,水会放弃流动,岩石会被感动,野兽会变得温顺无比,然而他得承受爱情之苦。奥菲欧的妻子尤丽狄茜在野外玩耍时不慎被毒蛇所咬并死去,悲痛欲绝的奥菲欧带着竖琴闯入了冥界,希望用自己真诚的琴声感动顽固无情的冥王。冥王同情之,但奥菲欧违反了冥界所立之约,无法从冥界带回自己的妻子,与死亡无法对抗。奥菲欧一直未能从丧妻的悲痛中走出,最终他也不幸被魔女杀害。天神怜悯,其父阿波罗赠与他的竖琴被高高挂在空中,点缀茫茫苍穹,这便是天琴座的来历。
柯罗作品《奥菲欧带领尤丽狄茜离开地狱》
竖琴的历史是与神话传说、游吟诗人密不可分的。在古希腊的传说中,人们常弹奏着里拉琴吟诵那些赞美歌和抒情诗。我们可以跟随着竖琴去了解更多的古希腊文明,就能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文明中找到竖琴的影子,它们出现在古希腊的雕塑壁画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描写了古希腊的初等教育,其中一项是需要学习弹奏弦乐和唱抒情诗。
到了中世纪,竖琴不再局限于祭祀场所所用,而是任何一名有着良好修养的人都应该精通的乐器,更成为吟游诗人的伴奏乐器。他们抱着竖琴即兴弹奏,弹几个和音,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就像今天人们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一样。
现代竖琴
竖琴作为一种拨弦乐器,可以说是天底下音色最美的乐器之一,可以演奏出人间至美的音乐。竖琴这一古老的乐器始终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典雅之美,其音色平和、舒缓却又极富底蕴。巴洛克时期,巴赫的《长笛与竖琴奏鸣曲》如晶莹的鹅卵石点缀欢畅的浅溪,从透明的波动中传出清凉灵动。
古典时期,莫扎特也为竖琴创作了唯一一部祝贺用曲《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竖琴那温文尔雅的音色飘溢出令人如痴如醉的天使之音,泛着温暖的金色光泽。
SSO 莫扎特 - 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 - 第一乐章 (节选).mp3,新加坡交响乐团,1分钟
长笛:SSO长笛首席金塔
竖琴:SSO竖琴首席Gulnara Mashurova
在浪漫主义及之后的音乐中,作曲家们更是乐于挖掘竖琴丰富的内涵和美丽的音质,为这个独特的具抒情色彩的乐器创作出更多作品。竖琴琶音描摹水流声是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汩汩而动,安然歌唱,音乐瞬间是如此美妙,聆听者无不为之忘情。在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水仙女在竖琴声里醒来,望月抒情,她的歌声,只有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与张望。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忧伤的天鹅在湖畔,伴着弦乐轻轻的震音,竖琴缓缓的琶音,似天鹅缓缓展翅,以洁白无瑕的身姿,在自然小调的主题旋律映衬下,舞动一池湖水。
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用竖琴表达音乐中的丰富色彩更成为印象派作曲家所常用,德彪西就是个中高手。他善于挖掘竖琴的可能性,曾为竖琴写过许多音乐,独奏曲和管弦乐作品都有。在德彪西的音乐中,竖琴声部永远是那么迷人。德彪西有着敏锐的听力,他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这正好是弦乐器演奏中常用的一种别具特色的奏法。竖琴独奏《月光》的唯美,令我们氤氲在时光的香气里,等待星光闪烁,月亮升起。《长笛、中提琴与竖琴三重奏奏鸣曲》更是重复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神圣之舞与世俗之舞》是德彪西为交叉弦竖琴(chromatic harp)量身定做的作品。那是德彪西于1904年受委为竖琴与弦乐队创作的一首两个乐章的竖琴作品。这部短小的作品富有德彪西特有的色彩变换与朦胧质感,写尽了“天涯思君路,不见卿之舞”那样的心灵密码。
《神圣之舞与世俗之舞》用两个乐章展现了宗教与世俗的对比,有一种出世和入世的对比感,既有让我们沉浸在宗教舞那种虔诚脱俗的氛围,也有反映我们世俗生活的世俗之舞。
,时长01:32
SSO竖琴首席Gulnara Mashurova演奏《神圣之舞与世俗之舞》,第一乐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UcQ3gXRb8
第一乐章为宗教之舞,德彪西用竖琴塑造出一个宗教氛围,并在这宗教的氛围中展现人性的存在。弦乐朴素却富有表情的拉开三部曲式的宗教舞序幕,竖琴以柱状和弦的形式登场,节奏中混杂着以琶音的分解和弦弹出宗教舞主题,唯美而虔诚,朴素但不失色彩,格调高雅,气质非凡。竖琴活泼,乐队顽皮,看来是一种并不呆板的宗教舞。之后,在渐慢的神秘色彩中,小提琴与中提琴两个声部的首席奏出一个慵懒的有着强烈德彪西朦胧风格,自由又神秘。
第二乐章是完完全全的世俗生活,就像法国人常说的: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德彪西为我们描绘的世俗的法国人,他们有脱俗高雅的一面,也有浪漫世俗的一面,是既高雅又世俗矛盾体,如同这部两个乐章组成的作品。宗教舞曲,虔诚含着典雅,世俗舞曲,世俗但不庸俗。
乐章的主题亲切朴素,典雅优美,活泼但克制,日常生活的气氛扑面而来。竖琴奏出华丽的富有感情的过渡句后,进入三个变奏。弦乐的实与竖琴泛音的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别开生面的虚实结合,如同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矛盾。乐曲的最后,竖琴华丽的音符不断减慢,弦乐和竖琴以游戏般的结尾给听众留下回味的空间。
如光影般闪烁,似泼墨般挥洒,德彪西用竖琴这一特殊的乐器营造出印象派音乐的独特意境,让你沉醉其中,被它拨动着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