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唢呐风格特点
佚名 网络唢呐,高亢明亮、音色优美,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民间的红白事、喜庆祭典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都少不了用唢呐来助兴。民间的鼓乐班,在中原的广大地区热热火火非常活跃。有的村庄百分之五六十的人会吹唢呐。据河南扶沟县文化部门统计,全县有专业唢呐班300余个,唢呐艺人唱约1500人左右。由于政府对唢呐事业的关心、提倡,通过各种会演、比赛,使很多艺人走上了演奏家的道路。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唢呐,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地区:河南、河北、山东、东北地区、山西、陕西、安徽、新疆、福建、广东等。但就其普及程度,技巧水平,曲目广泛和在全国的影响,河南、山东、河北比较突出。老一辈的演奏家赵春亭、赵春峰(河北人),任同祥(山东人),宋保才、许敬之(河南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演奏家。
新中国成立后,唢呐演奏得到飞速的发展。由农村到城市、由业余到专业、由室外到室内、由地摊到舞台,经历了众多艺人、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并且登上了国际音乐舞台。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从地理位置来讲,东连山东、江苏、安徽;西接山西、陕西;南邻湖北;北靠河北。因古代称为豫州又是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境内有山有水,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就在河南的中部。“河南的音乐历史更是得天独厚,在史书中,不乏黄河流域的葛天氏之乐,大禹治水之歌《大夏》、商人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卫之声,更是作为一代新音乐的代表,使听者乐此不倦。”河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集居地区,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河南唢呐犹如河南人说话,“声多平而少人,刚直而不委婉。”河南西南多水,省北部则与山水参半,中部系平原。“近山者音刚临水者音柔平原者音和。”“刚”、“柔”、“和”,也可以说代表了河南唢呐的吹奏特点。但随着历史的变化发展,不仅保持了刚、柔、和高亢粗矿质朴热情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吸收了河北、山东苍劲有力、灵巧婉转和南方细腻精炼的音乐特点。
以民间唢呐吹奏活动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中原地区唢呐风格特点的具体表现。
一、文吹,是指在笙、笛、弦、梆的伴奏下平和细腻的独奏、合奏、领奏。内容以传统乐曲和各种戏曲为主。运用乐器分为主奏乐器与配奏乐器。前者又分为长杆和短杆,长杆有:高音唢呐(又称“海笛”),中音唢呐(又称“中音笛”),低音唢呐亦称“塌笛”)。高闷子、塌闷子、三眼冲。均称为“一套三”。短杆乐器有:高呐(亦称“高把攥子”),低呐(亦称“低把攥子”),红脸呐、黑脸呐(亦称“猫脸筒”),哈管(亦称“哈子筒”),错子(亦称“口琴”)。配奏乐器有: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横笛、板胡、二胡和各种打击乐器。如:堂鼓、大鼓、板鼓、手板、梆子、木鱼、大锣、二锣、云锣、手饭、碰铃、小钱等。主奏乐器与配奏乐器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在主奏乐器中,短杆乐器主要吹戏所用,可根据戏曲的生、旦、净、末、丑不同角色,运用不同的短杆乐器来模仿。当然长杆乐器也可以吹戏,如《抬花轿》、《朝阳沟》等。但由于短杆乐器更接近人声、模仿性又强,因而吹戏主要还是运用短杆乐器。
吹戏的另一种方法是“咔戏”,它是以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声带振动再激起哨片发声。一般是运用“二本腔”哼出唱词。这种方法在长杆短杆乐器上均可运用。由于不断变化吹戏,咔戏的方法,使昕众们也更增加了对它的热爱。豫北善咔、豫南、豫中善吹。芳香的泥土昧,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惟妙惟肖的艺术形象,使听者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民间吹奏艺术也在不断更新曲目,变换形式。20世纪20年代前后,唢呐班在民间办红白喜事都是吹牌子,有的艺人可以吹上几百个牌子,随着戏曲的发展,30年代后少数艺人开始用唢呐模仿戏曲,并逐渐发明了许多吹咔乐器,80年代前后达到高潮。90年代初吹歌曲又成了年轻人喜爱的时尚,电声乐器、洋乐器也走上了农村的土台子,听戏已成为老年观众的爱好。
1992年10月,在河南省沁阳市举办了全国“朱载育杯”唢呐邀请赛,大会要求参赛者吹奏传统的和新创作的独奏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吹奏独奏曲,在中原大地上已成为新的趋向。为什么这次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音协联合举办的邀请赛会在河南沁阳市召开呢?这是因为那里有悠久的唢呐吹奏传统,有世界科学文化巨星朱载育“是他创造了音乐先哲们二千多年来未能解决的转询问题。为音乐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神人’、文化复兴式的‘圣人’。他创造的十二平律‘音乐理论应用于唢呐演奏后,使唢呐演奏艺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高、中、低音唢呐。艺人们吹奏的6五音五曲‘变成了‘十二音十二曲’。”当时,他常到唢呐班指导吹奏,与当地唢呐艺人结下不解之缘。民间艺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吹奏时总在上座给他留下一把交椅。并在每年的农历9月23日朱载育诞辰日,在他的墓前吹拉弹唱三天以作纪念。500多年过去了,人们永远怀念他纪念他。为促进现今唢呐演奏艺术发展,1992年的全国唢呐邀请赛,即是一次隆重的纪念会,又是出人才出作品,促进发展的唢呐盛会。通过比赛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4名,另有5名老艺人获得“唢呐演奏家”的称号。有的选手,吹奏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们吹奏的《百鸟朝凤》受到观众和专家、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唢呐之乡的沁阳,也和朱载育的名字一样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