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名家[采访伟大的教育家谢苗诺夫教授]访谈
佚名 网络采访伟大的教育家谢苗诺夫教授
(Anadolievyq semyonov)
地点: 俄罗斯 莫斯科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
时间: 2003年2月21日-3月4日
采访人:李燕生 王燕 翻译:王燕
谢苗诺夫:
1946年3月29日,我生在特鲁布切夫斯克市。我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优秀的巴扬手,父亲曾担任过文化宫的主任。1960年至1964年,我就读于罗斯托夫艺术中专,师从克拉郝特金;1964年至1969年,就读于格涅辛国立师范学院,(现叫做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师从苏尔科夫;1969年至1974年,我继续在该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阿卡尔科夫。1968年至1988年在罗斯托夫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工作并担任系主任。1988年调到莫斯科格涅辛国立艺术学院工作,至今。1968年和1973年,分别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和德国的柏林举办的国际巴扬手风琴比赛中获第一名。2000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器乐作曲比赛中获第一名。1977年被授予俄罗斯“功勋演员”称号。1995年被授予俄罗斯“人民演员”称号。1983年被评为教授。我经常在世界各国举办音乐会,至今,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40余个国家举行过个人独奏音乐会。
李燕生: 您能从一名教师的角度谈谈希什金的成长过程吗?
谢苗诺夫:
准备各种国际比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精心的准备。首先,当然是我们最为基础的日常教学工作,第一,要掌握完善的巴扬自由低音演奏技术;第二,要让学生广泛的了解各种器乐所演奏的各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时期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及现代派的音乐等。这样以来,使的学生们在演奏巴扬时,能够更准确更清晰的把握住音乐的风格和方向。第三,要让学生掌握对音色的敏锐的辨别能力,然后才能够对音色进行加工处理;第四,要让学生们学会自己消化我所教授的内容,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处理作品,包括对音色的细致处理,一定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培养并树立这种意识,这样以来,他们才能够正确的运用风箱和手指演奏表现每一个音符。
其次,我只派已经充分掌握并学会我的巴扬教学训练方法的学生去参加比赛。我们拥有一个庞大的曲目库,在这里面拥有各种题材,风格迥异的作品,它们既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又适合于各种比赛。对于每一个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的学生来说,他应该同时掌握几套演奏曲目,那么,在针对某一个比赛时,我们就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了。
再者,我经常锻炼学生们的舞台适应能力,为他们举办各种音乐会,甚至连我们上专业课的时候,都要召集我的所有的学生到齐,让他们面对面的互相演奏以此来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
李燕生: 在您的教学中重奏练习是必须的吗?它占多大的比例?您有特别好的重奏曲目介绍给我们吗?
谢苗诺夫:
(笑了笑,没有回答)
李燕生: 我们对您的创作生涯十分感兴趣,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创作和改编乐曲的?能否给我们一个您的重要的创作作品和改编作品的目录?
谢苗诺夫:
我与库萨阔夫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我在罗斯托夫音乐学院工作以后,才真正的建立起来。一开始我不断的将我创作的作品拿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我改编了他为我创作的奏鸣曲。之后,他相继创作了《冬季素描》,《第二奏鸣曲》,《第四奏鸣曲》,〈赋格与布尔列斯卡〉等作品。我对这些作品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并且,协助他进行了校对和整理。库萨阔夫先生随后将这些作品提赠给了我。这些作品由我首次进行了录音,并且出版发行。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一奏鸣曲和组曲,1979年,就由我灌制了唱片,向世界发行。
李燕生: 中国的许多的演奏家特别想了解您的几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请您介绍一下《卡琳娜》,《保加利亚组曲》,《顿河狂想曲》,《第一奏鸣曲》?
谢苗诺夫:
我非常希望学生们学一些创作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如果能够搞一些创作,对他们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当然,这要看学生们自己是否有这个愿望,我并不做硬性规定。但是,改编不同类型的作品为巴扬演奏使用,是必须要学会的。这在我们学校的课程中是有规定的。
李燕生: 您最近还在搞创作吗?我们盼望您的新作早日诞生!
谢苗诺夫:
我一定会去的。
李燕生: 这次和希什金一起来?
谢苗诺夫:
不,他已经是过去了,这次要带米加尼科,他的水平可以用你们中国的一个字来形容:“棒“。(我们在欢笑中结束了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