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手风琴历史起源简介
佚名 网络手风琴,作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国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为音乐界传承着俄罗斯民族热情奔放的精神气质与性格特征。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从最初就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经过多年的发展,民族的底蕴越发深厚,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也不断凸显,这一过程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手风琴事业发展的典范。本文通过对两首著名的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作品《拉斯布哈》和《俄罗斯吉普赛舞曲》的分析,使我们能够对俄罗斯手风琴音乐中的民族特性有较为直观的了解,这将对于我国手风琴民族化创作的现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旨在使我国更多的作曲家更好地发展中国手风琴艺术。
1820年,手风琴由西欧传到了俄罗斯。初到俄罗斯的手风琴还只是小巧的六角形,历经十年之后,大约在1830年的时候,它已悄然演变成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乐器—— “开合音箱式的五键、七键、八键式图拉(Tulle)手风琴”。1905年在圣彼得堡诞生了第一台键钮式手风琴,人们为了纪念俄罗斯著名的古手风琴演奏家巴扬,后来便将这种琴命名作“巴扬”。
历经20余次改进,简单的“图拉手风琴”变成了而今众所周知的“巴扬手风琴”,尽管键盘手风琴依然保留和沿用至今,但一直以来,巴扬手风琴才是俄罗斯的手风琴的代名词。
巴扬的键盘由一粒粒纽扣组成,蛇行排列,每相邻的三个键钮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紧密排列的键钮使得右手五个手指能在两个八度范围内轻松演奏,让巴扬能产生传统键盘手风琴无法比拟的宽音域;右手键盘的上方更增加了新装置,它把传统手风琴右手键盘的常用变音器移到了下颌部分,大大地解放了琴师的双手使其演奏更自由,让下颌也参与了演奏。非常连贯的音型出现时,琴师不必因为要换变音器而把音阶断开,这些或许都是钢琴和键盘式手风琴望尘莫及的特点。
再来看看巴扬的左手。尽管左手和传统键盘式手风琴的外形似乎并无太大不同,但是,巴扬的左手却引入了自由低音的新概念。传统键盘手风琴的左手部分仅有一个八度,而巴扬的左手不但可以演奏键盘手风琴的传统低音,更能奏出四个八度音高的自由低音,将传统低音和自由低音之间通过一个安装在左手部分的自由低音转换装置便捷地进行切换,非常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这对演奏者的限制大大减小,其声音也更丰富。
不必专业人士,大多数的俄罗斯人都能容易地辨别出巴扬手风琴和键盘手风琴的音色的区别,并且津津乐道:巴扬饱含了俄罗斯民族内敛的激情,音色上更有金属般铿锵的气质,低音雄厚并富有穿透力,能真正意义上完美地模仿管风琴的辉煌声音。可要知道,这样的声音完全决定于它的簧片制作工艺。
为此我们特意去图拉参观了一家传统手风琴制作工厂。在前苏联时代,这里曾经是最大的巴扬手风琴制造厂。尽管手风琴在俄罗斯风靡已久,但是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俄罗斯才建造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手风琴制造厂。那时候,这些工厂每月可以制造出四五千台手风琴,如今当年的荣光已不复存在,但这家手风琴厂的产品,却是手风琴爱好者心目中的宝贝。
手风琴的主体由风箱、琴键、排气阀门、琴体四要素集合而成,结构算不上复杂,工序也称不上繁杂,行家说,一款新设计的手风琴,用现成的零部件,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全部完工。一个音色完美的手风琴却是来之不易,除了工序,它更需要岁月的打磨,比如,为了防止风琴会大量地吸潮变形,所有用于手风琴制造的木材都要进行五年的风干才能达到平衡含湿量。
即便如今,手风琴的制造过程中也只有少量用到机床,除非用冲床来冲压零件,用数控机床来制造花纹漂亮的装饰性格栅,其余的95%的主体工作量主要依靠手工制作。
此外,调音是另一项重要的工作,为避免发音频率相互干扰,每一位调音师都拥有一间独立的工作间,要知道,影响手风琴音色的核心部分是簧片,“一片金属薄板,在薄板上镶嵌一片薄钢片,此钢片靠着风箱的压缩送出气来振动,如果频率不符合要求,通常会用锉刀改变簧片的重量来改变了它的发生频率,人工测试完毕后再通过计算机将检测到的声音转化成频率并显示出来,确保发声正确无误。不要以为机检合格就能终结,即便或整台手风琴组装好后,还要通过手风琴的听音师试听调整,才能使得手风琴音色的均衡性达到最佳状态。
有人说,在俄罗斯,一群男人们决定着一台手风琴的命运。的确如此,因为木工车间简直就是男人的世界。包括给传统的纽扣手风琴的外表面贴赛璐珞贴片,大多也是男人在做,因为包覆赛璐珞贴片实在是一桩很辛苦的活,工人的双手常年要与丙酮及赛璐珞接触,女人们宁可在田地里劳作也不愿成为这里的蓝领。
老谢廖沙师傅在车间工作了30个年头,他陪着我们参观并最终为我们揭开了巴杨手风琴强大感染力的秘密所在:传统的键盘手风琴簧片是一个一个小的簧框镶上簧片发音,而巴扬则是把所有簧片做在一整张簧板上,键盘琴在振动时,只有每个小簧框在随着振动。而巴扬则是整个簧板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