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族民间歌曲述略
佚名 网络彝族在四川主要聚居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的马边、峨边两个彝族自治县,这个区域历来称为大、小凉山或通称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余则分布于大、小凉山相邻的一些地区。除大、小凉山彝族之外,还有人数极少的彝族支系“尼濮"(他称“白彝”)、“格苏濮”(他称“红彝”)、“亚拉”、“阿布”、“水田"、“耶罗”,居住在攀枝花市市郊和米易县、盐边县及凉山州南部的会理县西部边缘等地。大.小凉山的彝族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社会制度尚停留在奴隶制阶段,对外封闭隔绝,民族文化延续着古老传统,民歌传承有稳固的社会基础,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社会特征。四川彝族民歌的流传与分布亦如其人口分布情况一样,以凉山彝族民歌最丰富、最具代表性。民歌种类主要有:丫,媳谐尼几,厝史依纳、兹尼合.伙格、古朱合、阿依伙格。另外,还有部分其他彝族支系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