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火小调?陕北秧歌、社火小调、洛川秧歌介绍
佚名 网络 陕北秧歌我国汉族民间歌舞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长期在榆林、延安两个地区流行。它既是一种传统的.具有自娱性的广场歌舞,又曾是一项庄重的祭祀性活动。
春节期间,当地群众把秧歌活动叫“闹秧歌”、“闹红火”。其含意已不是单指“秧歌舞”,而是包括跑旱船、跑驴、耍狮子、舞龙灯、跑竹马、高跷、腰鼓,以及打坐腔、唱道情等广义的秧歌了。所以又可以说,陕北传统秧歌是民间歌舞活动的总称。
陕北秧歌的名称,解说不一。佳县民间称作“阳歌”。《佳县县志风俗本》“元宵夜……乡民扮杂剧、喝春词,门唱阳歌。”因太阳在阴阳五行中是阳的代表,万物靠它生存,秧歌中伞头所用的伞,就是模仿太阳做成的象征物(伞的周围缀有彩色绸布条。表示太阳的光芒),故称*日照”。它还意味着神权,百姓要跳秧歌以承祭祀。子洲县民问传说,伞头要装扮作姜子牙,手擎万民神伞,带领着由他封神的九曜二十八宿,呼风唤雨,驱邪除恶,故秧歌又有“牙歌”的称谓。佳县民间传说,伞头扮作紫微星(刘秀),手持黄罗伞,带领二十八宿治国兴邦,祈福求安,又称作“二十八宿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