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刘锡津:少年宫,音乐梦开始的地方
佚名 网络刘锡津
刘锡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曾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央歌剧院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歌剧研究会副主席。一级 作曲,国家级优秀专家。多部优秀作品获国家级奖励。代表作品有《我爱你,塞北的雪》、第六届全运会运动员之歌《闪耀吧体育之星》,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主 题歌《亚细亚走向辉煌》等; 还为数百部(集)电影,电视剧作曲。
文 / 刘锡津
离开哈尔滨到北京工作后,经常回忆起小时候在哈尔滨少年宫学音乐时那些难忘的岁月,哈尔滨少年宫是我音乐梦开始的地方……
我9岁时,有一天,小学音乐老师跟我说:“市少年宫招合唱队员,你愿不愿意参加?”对一个从未离开小学校门的小孩子来说,虽然不知道“少年宫”是怎么回 事,但是,走出学校见世面,特别是能唱歌,而且是和全哈尔滨市选出的优秀少年队员在一起,那诱惑实在太大了。我高兴得久久睡不着觉……记得第一天去南极街 少年宫,阳光是那样地明媚,天格外地蓝,心情就像高玉宝第一天上学!
于是,我成了少年宫合唱团的一员。
1958年,那是“火红”的年代,在《东方红》、《红领巾,红旗手》的歌声中,开始了我的音乐生涯。
不久,合唱团要选“小合唱”队员,老师在一个房间里一组一组地听唱选人。大家都唱《东方红》。我为了表现自己有“音乐感”,唱“呼儿咳吆”时有意的弱声 唱,后来一句再大声,结果没选上!这让我好伤心。心想,原来老师只是选“大嗓门”,不注意我的“音色”,过了好久还“忿忿不平”。
后来,我自认“音乐天赋”终于被老师发现了,我被选进了“手风琴小组”。
现在的孩子们学音乐,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而在上世纪50年代,对于我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小孩子来说,学音乐让家里买乐器,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奢望!
是少年宫给了我小伙伴们羡慕的待遇借给我乐器,而且还“特殊化”,竟然可以把手风琴拿到家里练琴!
这“天大幸运”让我有了无穷的动力。上学回家做完作业,我就“长在”了琴上,从不知疲倦。这来之不易的“特殊照顾”,使一个11岁的少年,格外地“懂事”,格外地刻苦。
1959年,少年宫齐万才老师介绍我到哈尔滨歌舞剧院,跟从事专业演奏的关振刚老师学琴,这使我的琴艺大为长进。我是在少年宫老师的关怀备至之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是少年宫老师的阳光温暖,让我这个小小音乐幼苗,一点点成长起来。
11岁时,我写了手风琴独奏曲“雪花飘飘”、“节日”等习作。乐曲虽然简单幼稚,却有生气,适合演奏。在少年宫组织与苏联领事馆小朋友联欢晚会上,我独 奏演出自己写的作品,受到热烈欢迎。那时是三年困难时期,和外国小朋友联欢,桌子上摆的“高级糖”,让我们这些中国小孩“大开眼界”!
我12岁参加了少年宫首次排演的小歌剧“二小放牛郎”。坐在乐队里,非常荣耀,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歌剧”。虽然排练非常艰难,经常顶风冒雨去少年宫, 却让我乐此不疲,兴奋不已。从我道外的家到南岗的新少年宫,步行要走40分钟,虽然“摩电车”只要4分钱车费,我却坐不起。我们几个道外的同学经常结伴步 行。有时,少年宫会给我们报销车票,这让我们感动不已。
13岁那年,我和李大憨、陈东岗两个小朋友组成手风琴三重奏,在第一届“哈尔 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上演出《小苹果》、《花儿与少年》引起强烈反响。在排练场,在演出剧场的后台,少年宫的张红老师始终陪伴着我们,帮我们整理服装,鼓 励我们不要紧张。演出成功了,电台广播演出实况,报纸有文章评论,一时间老师同学、街坊邻居疯传“上广播了”、“谁谁登报了“,我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偷 偷高兴!
由此,我一个刚上小学五年级,还戴着红领巾的少年,被哈尔滨歌舞剧院剧团吸收为学员,从少年宫起步,走了上专业音乐道路。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时时想念在哈尔滨少年宫的难忘岁月。时时以充满感激地心情怀念给我知识、教我成人的少年宫的老师们。是少年宫给我开创了宽广的音乐之路;是少年宫给了我艺术生命!
我常常对来采访的记者说:“我爱你,塞北的雪”是从少年宫的“雪花飘飘”开始酝酿;我的“歌剧”生涯,应该是从少年宫的“二小放牛郎”开始。
我作为少年宫培育的孩子,衷心地祝福她:愿更多的孩子们在她的哺育下成长成才,愿我们的少年宫成为更多小艺术家、小科学家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