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频道主页

罗马天主教弥撒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介绍

佚名  网络 

  《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基督教从最初就认识到音乐对信仰的作用,到认识到音乐在宗教礼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个过程形成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加洛林王朝当权者的重视下,罗马教会的圣咏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是罗马天主教做弥撒时所用的音乐。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中的音乐,将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成一本《唱经歌曲》(即“圣咏”),共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后来就被人们称做“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只用人声,歌词采用拉丁文,

  不用器乐伴奏。格里高利圣咏没有和声和对位,旋律简单,不用变化音和装饰音,音域也很窄,一般不超过八度。虽然它的旋律没有明显的节奏重音,速度徐缓,但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词的抑扬顿挫。格里高利圣咏原来是没有记谱的,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后来,由于圣咏数目的增多而需要给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轮廓,于是就逐渐产生了简单的记谱。格里高利圣咏追求一种肃穆、超脱的气氛,排斥人世的激情。格里高利圣咏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希腊、希伯莱、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音乐,因此,它使我们了解了已失传的古代地中海地区的音乐文化。同音,格里高利圣咏也孕育了西方一千多年来的音乐艺术。

  用一句简单的话描述格里高利圣咏的定义就是:以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的基督教礼拜仪式音乐,称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因其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亦称为素歌(plainsong)。应该说它是西方专业音乐历史的源头,它不仅仅具有宗教文化的职能,而且孕育出专业音乐的萌芽,不了解格里高利圣咏的艺术传统,就不能完全弄清音乐史的发展(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的引子和尾声中到采用了古老圣咏旋律《主啊,拯救你的子民》)。

  基督教从最初就认识到音乐对信仰的作用,使得音乐在宗教礼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文以咏唱的方式出现就形成所谓的chant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历史

  基督教成为官方宗教后,很快在各地广泛传播,随之而来的礼拜仪式也逐渐形成规模和系统,但各地的礼拜形式及其音乐部分——圣咏各具地方色彩(如一百个人演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流行的主要有这样几个:罗马的古罗马圣咏(Old Roman chant)——是罗马最古老的圣咏,它与后来成形的格里高利圣咏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在格罗夫音乐辞典中有一个词条是Gregorian and Old Roman chant,其中较为详细的探讨了两者的关系问题;安布罗斯圣咏来自于米兰。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在罗马形成两个教会音乐发展中心,一个是罗马城,在那里建立的第一所教会唱歌学校(传说是格里高利所建),专门为礼拜仪式培养咏唱圣咏的歌手(算是较早的专业音乐学校),而另一个中心就是米兰,主教安布罗斯从东方教会借鉴,在礼拜仪式中加入以应答方式咏唱诗篇的形式,并亲自编写赞美诗,从而在米兰形成了以他命名的“安布罗斯圣咏”;莫扎拉比克圣咏流行于西班牙和葡萄牙;凯尔特圣咏流行于爱尔兰、苏格兰及英国北部。他们多少受到安布罗斯圣咏的影响;高卢圣咏流行在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地区,后来丕平登基为法兰克国王后(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高卢圣咏被禁止,强迫推行罗马礼仪和圣咏,他的继位儿子查理大帝,更进一步在政治上扩张,使得各地都实行罗马礼拜仪式传统,从而在约8、9世纪左右,形成了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礼仪因素的统一的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格里高利圣咏。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是个混血,一是教权和王权的联合,一是综合不同地区音乐及礼仪因素的结果(主要是罗马和高卢)。

罗马天主教弥撒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介绍

  形成

  那么如此看来,似乎与教皇格里高利本人没什么联系,以他的名字命名圣咏的缘由又在何处呢?在一些音乐史著作中,有一些说法,说他曾派人到各地搜集圣咏,并编了两本圣咏集(一本弥撒唱经本,一本日课唱经本),还创建欧洲最早的圣乐学校,还有传说格里高利听象征圣灵的鸽子对他唱圣乐,从而记录下曲调,形成圣咏。但可以肯定的是格里高利一世在6世纪末上任时,确实在统一罗马礼仪音乐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他在整顿教会内部的纪律、财政管理和礼拜制度着手,以政治家的魄力和手段,使罗马教会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后来,为了维护教皇的权威,赞扬格里高利一世的功绩,在加洛林王朝当权者的重视下,罗马教会的圣咏(格里高利圣咏集及之后编写的新圣咏)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一般特征

  无伴奏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旋律:一般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音域经常控制在比较狭窄范围内

  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根据歌词与歌声的结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一字对一音;纽姆式——一字对一个多音;花唱式——一字对若干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

  现状及意义

  至今已知的格里高利圣咏大约有三千首之多,它们在多年的口头传唱后,直到9世纪才被记下谱来,成为西方音乐文化遗产中的一批古老的珍奥。同时也是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我们将会看到,正是从这些单音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和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乐的传统。对后来西方音乐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之前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格里高利圣咏的历史意义是深远的。

罗马天主教弥撒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介绍

罗马天主教弥撒用音乐: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介绍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

肖邦的钢琴奏鸣曲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德语:Wilhelm Richard Wagner)简介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德语:Wilhelm Richard Wagner)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版本浅谈

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版本浅谈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简介

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大全_莫扎特弦乐四重奏简介

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大全_莫扎特弦乐四重奏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大全

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大全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爱之赞歌: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爱之赞歌: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德语:Franz Joseph Haydn)简介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德语:Franz Joseph Haydn)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圣桑:《动物狂欢节》

圣桑:《动物狂欢节》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各国发行舒曼诞辰200周年纪念银币

各国发行舒曼诞辰200周年纪念银币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乔治.埃内斯库——身为一个作曲家

乔治.埃内斯库——身为一个作曲家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格奥尔格斯·佩里西斯(Georgs Pelēcis)简介

格奥尔格斯·佩里西斯(Georgs Pelēcis)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菲尔德·格罗菲 (Ferde Grofe)简介

菲尔德·格罗菲 (Ferde Grofe)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William Grant Still)简介

威廉·格兰特·斯蒂尔(William Grant Still)简介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小夜曲(String Sorenade)

柴可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小夜曲(St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路易吉.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简介

路易吉.博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玛丽.波依娜(Mari Boine)影子(The Shadow)

玛丽.波依娜(Mari Boine)影子(The Shadow)

外国音乐名家名曲

钢琴 吉他 长笛 电子琴 架子鼓 萨克斯 手风琴 口琴 陶笛 小提琴 单簧管 ukulele 小号 双簧管 圆号 长号 电钢琴 电吉他 贝司 风笛 口风琴 马林巴 竖琴 大提琴 竖笛
古筝 二胡 笛子 洞箫 古琴 中阮 葫芦丝 琵琶 巴乌 尺八 唢呐 板胡 高胡 京胡 柳琴 三弦 扬琴 月琴 马头琴
曲谱大全 戏曲学习 交响乐 歌剧学习 乐理知识 乐器种类 名家名曲 音乐百科 著名乐团 乐器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