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姜夔词乐曲 秋宵吟
佚名 网络 古帘空,坠月皎。
坐久西窗人悄。
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引凉飔、动翠葆。
露脚斜飞云表。
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摇落江枫早。
嫩约无凭,幽梦又杳。
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引凉飔、动翠葆。露脚斜飞云表。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1191年,对姜夔来说是很特别的一个年份,不知为什么,这年,他往返了合肥三次。正月二十四日离开合肥,于四、五月间往返一次,见《长亭怨慢》,六月经巢湖再上神姥庙,不久流寓南京,于初夏时节在“金陵邸中”拜谒时任江东漕的大诗人杨万里,作《醉吟商小品》。秋天,再度客寓合肥,作《摸鱼儿》、《凄凉犯》和《秋宵吟》,根据词意可知,姜夔终于失去了与合肥女子的联系。冬天,姜夔黯然离开合肥,冒雪经苏州拜访范成大,此后,姜夔就再也没有见过合肥女子。姜夔如此频繁地往返合肥是忙于生计还是忙于合肥女子有关的事情,企图作最后的努力和挣扎,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整个1191年秋天,姜夔都客寓合肥,似乎在期待与合肥女子的再度相见,并在一种无线的愁思与凄苦中,一连作了《摸鱼儿》、《凄凉犯》和《秋宵吟》三首词,表示出追悔与沉痛的悲愤郁闷情怀。《秋宵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的产物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词亦仅此一篇。上片写姜夔秋宵失眠独坐。陈旧的帘子高高卷起,皎洁的秋月在渐渐西坠。独自一人久坐在西窗下,满脸愁容面对正在不断下坠的明亮秋月。蟋蟀不时苦苦发出唧唧的悲鸣,铜壶滴漏的水滴声不时发出声声敲耳的叮叮声,漏壶上的箭刻渐渐快速移向破晓。引起凉风咋起,不时惊动青翠的竹丛,卷起露珠斜斜飞上云空。那份孤寂迷茫的感觉如同远离家国故土的情怀,仿佛置身暮帆烟草,令人无限嗟叹。
下片写姜夔愁思憾恨无限。革带上的孔眼因日渐消瘦不断移动,近日因为愁苦过于深重而迅速衰老。卫娘(代指合肥女子)在何处?宋玉(姜夔自喻)回来了,如今却暗自分别在两地魂牵梦绕。江枫过早的飘落凋零,随口说出的约定不能作为依据,即使在梦里,合肥女子也杳无音信,禁不住悲泪纵横,洒湿了单薄的衣裳,这个难熬的不眠之夜是个怎样的夜晚啊,让人在千古遗恨中绵绵无尽期。
也许,姜夔所爱的合肥女子姓卫,不然,怎么会突然用卫娘来指代呢?据说汉武帝皇后卫夫人称卫娘,后代指美貌女子,虽有唐罗隐《春思》:“蜀国暖会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之句,但在此以卫娘代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有突兀的感觉。如果用代称,有许多别的典故可以引用;再说,这个典故似乎既不经典也不贴切。何况,卫娘与宋玉也是两个毫无关联、八代不联宗的人物,以次作类比,实在有些牵强。也许,怅恨不已的姜夔只有在呼出合肥女子的姓氏,才能一慰心中强烈难抑的愁思恨意。真希望姜夔所爱恋的合肥女子名字就叫卫娘。真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当然,这只是一种揣测。
姜夔这次前来,可能就是下决心与合肥女子同百年之好,否则姜夔怎么会在一年之中第三次回转合肥,并且等了整整一个秋天,不像是仅仅为了来见一面,聚一次的。如果是这样,他们终于在不该错过的时候错过了他们的今生今世。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姜夔对于合肥女子的不知所向,为什么怀有如此严重难释的恶劣情绪。当然,这也只能是一种揣测。无论什么原因,1191年对于姜夔与合肥女子来说,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大坎与大结。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情什么样的意,无论他们是多么的凄迷与痴绝,无论他们是怎么样的挽留与挣扎,无论他们彼此即使早已是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无法迈过各自生命中的大坎,总是难以解开各自命运中的大结。也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他们最后终究没有相伴在现世。所幸的是,他们彼此曾拥有这对方的一份真情。
坐久西窗人悄。
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
引凉飔、动翠葆。
露脚斜飞云表。
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
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
摇落江枫早。
嫩约无凭,幽梦又杳。
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古帘空,坠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渐漏水丁丁,箭壶催晓。引凉飔、动翠葆。露脚斜飞云表。因嗟念,似去国情怀,暮帆烟草。
带眼销磨,为近日、愁多顿老。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但盈盈、泪洒单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1191年,对姜夔来说是很特别的一个年份,不知为什么,这年,他往返了合肥三次。正月二十四日离开合肥,于四、五月间往返一次,见《长亭怨慢》,六月经巢湖再上神姥庙,不久流寓南京,于初夏时节在“金陵邸中”拜谒时任江东漕的大诗人杨万里,作《醉吟商小品》。秋天,再度客寓合肥,作《摸鱼儿》、《凄凉犯》和《秋宵吟》,根据词意可知,姜夔终于失去了与合肥女子的联系。冬天,姜夔黯然离开合肥,冒雪经苏州拜访范成大,此后,姜夔就再也没有见过合肥女子。姜夔如此频繁地往返合肥是忙于生计还是忙于合肥女子有关的事情,企图作最后的努力和挣扎,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整个1191年秋天,姜夔都客寓合肥,似乎在期待与合肥女子的再度相见,并在一种无线的愁思与凄苦中,一连作了《摸鱼儿》、《凄凉犯》和《秋宵吟》三首词,表示出追悔与沉痛的悲愤郁闷情怀。《秋宵吟》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的产物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词亦仅此一篇。上片写姜夔秋宵失眠独坐。陈旧的帘子高高卷起,皎洁的秋月在渐渐西坠。独自一人久坐在西窗下,满脸愁容面对正在不断下坠的明亮秋月。蟋蟀不时苦苦发出唧唧的悲鸣,铜壶滴漏的水滴声不时发出声声敲耳的叮叮声,漏壶上的箭刻渐渐快速移向破晓。引起凉风咋起,不时惊动青翠的竹丛,卷起露珠斜斜飞上云空。那份孤寂迷茫的感觉如同远离家国故土的情怀,仿佛置身暮帆烟草,令人无限嗟叹。
下片写姜夔愁思憾恨无限。革带上的孔眼因日渐消瘦不断移动,近日因为愁苦过于深重而迅速衰老。卫娘(代指合肥女子)在何处?宋玉(姜夔自喻)回来了,如今却暗自分别在两地魂牵梦绕。江枫过早的飘落凋零,随口说出的约定不能作为依据,即使在梦里,合肥女子也杳无音信,禁不住悲泪纵横,洒湿了单薄的衣裳,这个难熬的不眠之夜是个怎样的夜晚啊,让人在千古遗恨中绵绵无尽期。
也许,姜夔所爱的合肥女子姓卫,不然,怎么会突然用卫娘来指代呢?据说汉武帝皇后卫夫人称卫娘,后代指美貌女子,虽有唐罗隐《春思》:“蜀国暖会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之句,但在此以卫娘代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有突兀的感觉。如果用代称,有许多别的典故可以引用;再说,这个典故似乎既不经典也不贴切。何况,卫娘与宋玉也是两个毫无关联、八代不联宗的人物,以次作类比,实在有些牵强。也许,怅恨不已的姜夔只有在呼出合肥女子的姓氏,才能一慰心中强烈难抑的愁思恨意。真希望姜夔所爱恋的合肥女子名字就叫卫娘。真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当然,这只是一种揣测。
姜夔这次前来,可能就是下决心与合肥女子同百年之好,否则姜夔怎么会在一年之中第三次回转合肥,并且等了整整一个秋天,不像是仅仅为了来见一面,聚一次的。如果是这样,他们终于在不该错过的时候错过了他们的今生今世。我们也就能够理解姜夔对于合肥女子的不知所向,为什么怀有如此严重难释的恶劣情绪。当然,这也只能是一种揣测。无论什么原因,1191年对于姜夔与合肥女子来说,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大坎与大结。无论他们用什么样的情什么样的意,无论他们是多么的凄迷与痴绝,无论他们是怎么样的挽留与挣扎,无论他们彼此即使早已是对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就是无法迈过各自生命中的大坎,总是难以解开各自命运中的大结。也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他们最后终究没有相伴在现世。所幸的是,他们彼此曾拥有这对方的一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