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胡几种特殊演奏技巧
佚名 网络广东高胡几种特殊演奏技巧余其伟
北京、上海、四川及其他省份不少同志,向我提出好多问题,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什么你们广东人拉高胡这么好听,而我们怎么努力摹仿、学习都不容易拉得好呢?”首先,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广东人都拉得好听,也不是所有的广东音乐都好听。我们在与外省同志们的交流学习中,已经不断地发觉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而且在不断的反省与改进。这也就是几十年来广东音乐能逐步发展的原因之一。其次,再说一下我们占有的所谓优势吧,那就是土生土长这个有利条件。比如地方语言、地方戏曲、地方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长期的熏陶,这些都是外省同志学习广东音乐时所碰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能是本质性的问题。由上述一些本质性的因素所影响并形成了广东音乐高胡演奏的一些特殊技巧,这些技巧已服从了广东音乐的美学原则,也就是大家认为“好听”的东西。现在把它们归纳成几条基本的应用方法。当中有些技术性专用词是暂定的。
一、韧性快弓
普通的弓弦乐器常用的快弓或自然跳弓。主要靠手腕的来回甩动,发音清晰而饱满,擅长于表达欢快、跳跃或热烈、紧张的情绪。而广东高胡“韧性快弓”,手腕除通常的来回甩动外,并有机地结合手腕本身习惯性的里外摆动,变成椭圆形运动。速度不追求绝对的快,发音不追求明显的颗粒性,但很有弹性与韧性。这种弓法,推弓或拉弓为主均可,应以推弓为主效果更佳。以刘天一《鱼游春水》为例:
轻松、潇洒、活泼的情致,或是悠然自得、雍容大方的风度。
二、双催弓
谱例中隔置的音是2(驻尺),类推还有“驻六”“驻工”等,即5音与3音等。
三、浪弓
这种弓法在很多地方民间音乐里都普遍存在着,实际上它包括了连顿弓、渐弓等技术,综合应用而已。但需要演奏者较好的音乐感,即较好地掌握音乐的抑扬顿挫、音与音或句与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呼吸(广东人习称这种衔接为“气度”),由此通过各种微妙力度变化的弓法(当中亦需指法配合),将这种体会(乐感)表达出来。试举《雨打芭蕉》一乐句为例:
四、弹性顿弓
胡琴顿弓一般分“弹性顿弓”与“重顿弓”等,广东高胡以前一种使用居多。发音前,弓毛紧贴琴弦,奏完顿弓后,弓毛放松或轻离琴弦,顿而不断,有音虽终而意犹未尽之妙。
五、揉弦
胡琴揉弦有腕揉、指压揉及腕揉与指压相结合揉弦三种基本方法、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这只是大体的区分,实际上是很多变化的。比如各种不同地方色彩的音乐,各人不同的理解,审美观念,性情情感等便可产生不同的揉弦。首先向大家介绍一种奇特的揉弦——高胡空弦揉弦,这种方法可能为其他胡琴所没有。用食指第一关节部分(不用指尖)按在千斤稍下(不超过半度音距)的地方,一打一放,空弦音色便纯厚而润滑,很有韵味。其次介绍刘天一的揉弦,以腕揉为基础,加上指尖在弦上作上下左右循环运动,广东人习称“打圈”。振幅大、频率慢、发音松弛而透亮,有绵绵不尽之意。对于表现传统广东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境界最为适合。朱海则以指压为主,指尖按弦横向压力大而密,擅长于激愤、深沉或细致的表达。此外,早期的吕文成用的也是力度较大的指压,配上有力的行弓,发音坚实激越,音乐虎虎有生气,扣人心弦。
六、垂直滑音
一般滑音(如首滑、尾滑)均以小臂带动手腕,紧接着带动手指有机运动来完成(附带说一下,民族弓弦乐在很多情况下,滑音实际上是换把)。而“垂直滑音”则是小臂、手腕、手指几乎同时动作直上或直下的运动来完成。效果是使音乐有一种憨直的性格或是加重语气的作用。刘天一在《平湖秋月》:
凡是有滑音记号的地方基本上都用了垂直滑音(兼换把)。我理解,在这里已不是单纯的追求湖光山色的优美、明丽等等,而是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惊愕与赞叹以及一种内在的信心。故此,我很佩服刘天一在这里表现出那种大家风范的艺术处理。“垂直滑音”在吕文成、阿炳等先辈唱片中均听到。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手法是不是“缺点变成了优点?”意思是前辈艺人未能正确掌握换把方法,而下意识地借直上直下(近似僵硬)的滑指达到目的而形成的所谓垂直滑音。但我认为,不管优点还是缺点,既然它已经从下意识的技巧变成我们现在的有意识的技巧,产生了独特的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七、迟到上波音和垫波音
迟到上波音及垫波音实际应用是非常灵活多变的。同是一样的旋律,一经这种装饰,风味上便与一般民乐演奏大异其趣。它是披在广东音乐身上的一件华丽的外衣。
……
作者简介:余其伟(1953— ),男,高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