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知识简述
佚名 网络胡琴起源于唐代的奚琴、宋代的嵇琴,据说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所喜爱的一种弓弦乐器,因为匈奴族简称为“胡”,后世也就称为“胡琴”。唐朝时胡琴己在汉人中出现,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有关胡琴的记录。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孟浩然《池亭诗》中记载“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等等。宋代科学家沈括所作军队《凯歌词》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说明在宋代,已经有马尾作弓拉奏的胡琴了。
如此说来, 胡琴类乐器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胡琴已经由单一乐器种类分化为几十种,常见的有,二胡、京胡、板胡、高胡、坠胡等等,它们都是独具地方特色、代表一方风情的乐器。胡琴这种最具东方神韵的乐器,一千多年来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吟诵着历史每个时代的动人旋律。胡琴里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
胡琴情结:胡琴的音色细腻柔美、含蓄亲切,就像人说话一样,特别容易表达人的感情,与东方人的性格最为接近。多少人被它感动,为它着迷,这里面的故事数也数不清。有个小姑娘,特别喜欢音乐,想学小提琴,但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琴。后来,看到隔壁的小孩在拉二胡,发现原来这东西也能拉出音乐来,而且这么好听,于是跑去磨父亲买琴,父亲终于用几块钱买了一把二胡。但是依然没办法请老师,于是她就去偷听别人上课,听了几个月后,开始摸到门路了。小姑娘除了勤奋地偷学外,还在家自学识谱,先学哼歌,然后对照谱上的每一个音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学会了识谱。这个偷学二胡的小姑娘长大以后,就成了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二胡首席,她的名字叫——曹玉荣。
一位老先生,自从10岁时迷上胡琴以后,拉了一辈子的二胡,先是教会儿子拉琴,现在又教孙子拉琴。在一次严重的车祸后,他很久很久昏迷不醒。在他清醒过来的第一时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动动手指头,然后在脑海里想着胡琴曲《不屈的苏武》的主旋律,最后,他长吁了一口气,轻轻的说:“还好,我还可以拉琴。没事了!”这位老先生,现在正不遗余力地与儿子编写二胡普及教材,他觉得,能够拉琴拉到生命最后一刻是最幸福的事。这位老先生,就是王国潼。
在许多中国人心里,也有着一把熟悉的胡琴, 它咿咿呀呀地拉着,拉过来又拉过去,讲述着最具中国色彩的故事,故事里有苏武、岳飞、穆桂英……它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正如胡琴演奏大师闵惠芬所说:胡琴的两跟弦,一根代表黄河,一根代表长江。这是何等精辟的比喻啊!愿抑扬顿挫的胡琴声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