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学促进电子琴的发展(2)
佚名 网络二、掌握并运用好电子琴的各种功能是学好电子琴的第二步。
弹电子琴双手不仅要弹键盘,还要在面板上按功能钮。可把功能钮分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一级包括:电源开关、音量、音色、节奏、速度和自动和弦开关等。二级包括:音响效果、节奏同步、前奏、尾奏、录音、音色节奏修改、变奏、示范钮等。演奏中要保持一争二,即必须保证一级钮的操作及时、准确,再考虑二级钮的操作,有必要专门练习功能钮的变换,按从易到难顺序选某两段电子琴乐曲,专练上段最后一句接下段最第一句,把功能变换缩小到最短时间,双手科学分工。把所要变换的功能钮当成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甚至十六分音符来练习,将变换的功能通过节奏加以规范。比如一首乐曲的下一段需要同时变换音色和节奏,但只有一拍的时间可让你操作,这时可根据乐曲的具本情况可用前半拍换节奏,后半拍换音色,也可前半拍换音色,后半拍换节奏。总之要用弹奏键盘的手型和一定的指法准确,快速变换功能钮,把段间变换看作一首(练习曲一样反复练习,功能多的琴控制可能复杂些, 不要怕麻烦,能熟练操作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当然, 像YAMAHA——PSR288型以上型号的琴可将音色、节奏、和弦开关、速度、力度、伴奏、音量、音色分割、双音色、颤音、混响等各种参数一次性预先储存在一个记忆库中。这些琴一般有十多个记忆库可供使用,在演奏过程中只需一次操作就可全部调用。各种功能合理有效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电子琴的表现力,这是电子琴所特有的,是体现电子琴自身特点和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1、如何选用音色。传统乐器只能发出一种音色。 电子乐器可以通过采样技术,制造出各种声谱,再通过电路还原成原声。因而,电子乐器能创造出所有的声音,共约一千种。电子琴一般预存音乐中运用的十几到百余种音色。电子琴的音色分五类:①传统乐器音色——键盘乐、弦乐、管乐、打击乐及有特色的民族乐器,还有这些乐器的齐奏、重奏、合奏组合叠加音色。②电子合成类音色。③人声类。④动物声。⑤自然界——包括风、雷、雨、电及生活劳动音响。所有的音色可以分为两种:长音和短音。我们应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选择不同特性的音色在视奏中显得特别重要。现将音色设计原则介绍如下:
(1)抒情的慢板旋律,选用柔和、回响较长的持续性,如圆号、弦乐、 小提琴等音色,并辅助延音、颤音、混响等,它们能使音色产生空间奇妙的效果。如《摇篮曲》用人声、长笛等,《森吉德玛》用弦乐等。
(2)歌唱性的旋律:选用弦乐类、木管类或人声合唱类音色加延音、 混响等效果。如《牧民的一天》引子用合唱声等。
(3)活泼跳跃的快板旋律:选用音响短促、音域较高的音色, 一般不添加延音效果,如拨弦类,钢琴类,如巴赫《小步舞曲》用钢琴,《牧民之歌》中的快板部分用振音琴或竖琴等。如果用弦乐等延缓类的音色就不理想了,在演奏很密集型的快速音符时变得浑浊不清。用颗粒性的亮音色变得清晰、流畅多了。
4)号召性或有气势的乐段:可选用铜管乐、萨克斯、手风琴一类的音色。 同时用立体声合唱等音响效果来增添光彩。如《轻骑兵序曲》可选用小号、合成铜管等音色。
(5)根据乐曲特定音色选择音色。如《单簧管波尔卡》用单簧管音色, 《微笑波尔卡》用萨克斯,《小号手》用小号,《梁祝》用弦乐等。
(6) 特定背景音乐在主音色弹奏旋律时可加入一些特殊音效:如描写海滨景色加入海浪声,如《海滨之歌》。
演奏者选用音色后要注意添加效果。如延音的变化,注意触键感觉和奏法。比如:选用弦乐音色时,要多用连奏,触键长些,要有演奏提琴时的感觉,选用铜管类如小号,演奏时要有吐音换气的感觉。选用颤音琴,要多用轻跳键法,要有用小槌敲键的感觉;选用萨克斯,要多用颤音效果,要有爵士乐手深情吹奏感。演奏者还要充分利用音量踏板,控制音头、音尾、乐句起始和结束。此外,演奏时还要注意不同音色所用的音区。如中音区双簧管十分娇美;长笛、长号在中低音区深沉有力,长笛在高音区变成了笛子;古钢琴在中高音区光泽明亮,有金属声,在低音区变得粗糙;低音萨克斯不宜在低音区弹奏,高音萨克斯不宜在高音区弹奏,否则声音发尖刺耳。另外,选择音色防止单用一种音色或几种类似的音色连着用,缺少对比,缺少新奇感,没有性格。同时又要防止音色变换过于频繁,以免杂乱琐碎,没有统一性。总之,要理解音乐及乐曲的风格,选择比较合适的音色。
2、自动伴奏的运用。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是区别其它乐器最显著的特点。 电子琴的自动伴奏包括和弦和节奏两部分。
在琴左面板上,用色框、沟格划分的这一部分,称为节奏部分。节奏部分包括节奏型(推拨式、键钮式或数字式几种至百余种不等)起止、同步、前奏、尾声、填充、节奏编写等控制键钮。普通电子琴的机存节奏分3/4、4/4、12/8拍三种。2/4拍,如进行曲、波尔卡、康康舞、两拍子等并在4/4拍中。节拍指示灯,按4/4拍显示(有些琴按2/4拍显示)12/8拍的节奏,如摇摆、大乐队、慢摇滚、雷格摇摆, 疯狂摇摆等。节拍指示灯也是按4/4拍显示的。因为节拍指示灯最多有4个。尽管12/8拍,如慢摇滚12/8拍,可用在6/8乐曲中,如同2/4与4/4通用一样, 但要注意低音节奏在第一拍(强拍)、第七拍(次强拍)上的节奏要明显。现将节奏编配规律介绍如下:
(1)具有明显舞蹈风格特点的乐曲,选择与其适应的节奏即可, 如《杜鹃圆舞曲》用华尔兹节奏,《蓝色探戈》用探戈节奏。
(2)稍快的二拍子(如2/4、2/2拍)乐曲可以选用进行曲、 波普或摇摆调成快速。如《齐步走》用进行曲,捷克民歌《跳吧》用波普。
(3)中速的四拍子或二拍子乐曲可以选探戈、桑巴、或波萨诺瓦节奏。 如日本歌曲《我们跳起桑巴舞》用桑巴节奏,美国歌曲《杨基歌》用乡村音乐或进行曲。
(4)慢速的二拍子或四拍子乐曲可选用伦巴、桑巴、或将摇摆调慢, 如舒拍特的《摇篮曲》、《用波萨诺瓦,《春江花月夜》用贝圭英。
(5)三拍子乐曲选择有两类节奏,一种是典型的华尔兹节奏, 如《杜鹃圆舞曲》用华尔兹。另一种六八节拍(6/8)乐曲应选用慢摇滚节奏, 如《纺织歌》不能用三拍子的节奏伴奏。
(6)混合拍子乐曲则根据以上规律,分段选择节奏,最后连接起来演奏。 要记准各段节奏名称,变换键盘位置或数字编号以便准确及时变换。如《放鸭姑娘》节奏变化分别是:自由节奏→8拍子→慢摇滚→自由节奏。
(7)在一首乐曲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起止、同步、前奏、尾奏、 节奏填充等各种功能,增加节奏的表现力。
总之,为了保证节奏与音乐形象及情绪相统一,选择节奏时多进行试奏,多调整,变换时做到心中有数,多用左手练习,做到敏捷而准确,慢乐曲则优美而准确。
和弦指法设计规律:电子琴独有的自动和弦伴奏是其它常规乐器所不具有的,其演奏方式趋于简化,学习周期趋于缩短。由于和弦是自动伴奏的,左手根据字母标记弹奏,所以弹奏方式及指法设计与常规键盘弹奏法不同,它有单指和弦和多指和弦两种弹法。这里只讨论多指和弦的弹奏规律。
多指和弦有原位和弦指法和转位和弦指法两种,原位和弦指法:即每个和弦都按照其原位形态来演奏,这种指法直观、体观和弦结构。但一般提倡用转位和弦。转位和弦指法:电子琴多指和弦系统有一个特点,只要是在伴奏键盘范围内,和弦的转位和原位,琴所发出的自动伴奏和弦效果都是相同的。利用转位和弦的特点,尽量将相邻和弦的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若无共同音可保持,寻找最近的音来连接。这样,多指和弦指法就大大简化了,变得简洁而流畅,而演奏效果却完全相同。
三、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授课方式,促进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音乐的普及与教育功能。
(一)个别课。一对一的授课形式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错误,有助于正确的演奏方法的培养和细致深入的音乐处理。教师可以通过多次示范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深入的交流。但一对一的教学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缺少与其他琴童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没有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缺乏相互竞争意识,没有相互表演观摩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演奏机械、呆板、音乐表现力较差,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不到煅炼。个别课比较适合于基础入门阶段和高级程度的学习。
(二)集体课。电子琴集体课是采用比较多的授课形式之一。各地少年宫、文化馆的电子琴培训班每年都要在寒、暑假集中招收一批电子琴学员,进行音乐的普及教育。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如认识五线谱、认识键盘、手型、手指触键等基础知识都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集体课很好的掌握。集体课采用统一教材,同一学习进度。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相互竞争、共同进步,增强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如老师给一个学生讲解时其他学生可以旁听,虽然老师主要是针对一个学生的,但听课的其他学生也会从中受益。有时几名同学弹同一首作品,这时,学生间如能互相听课,那必定格外有兴趣,彼此一定互有启发。但由于集体课的学员之间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与练琴时间各不相同。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进步很快,而有些学生却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学生中断学习。其次集体课不利于个性的发挥与培养。个体之间对音乐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如果每一首乐曲同学们使用相同的音色、节奏、速度等弹奏,必然使演奏的乐曲机械、呆板,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另外,由于人数多、时间短,无法针对程度较深的乐曲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讲解、示范,使教学效果停留在只求会,不求好,不求精的程度上。集体课比较适合初、中级程度的学习。
(三)小组课。小组课综合了个别课与集体的优点,采用了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将6至10名年龄相仿,接受能力差距不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分成几个班次。根据不同班次的具体情况分成不同的进度,单独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中断学习情况的发生。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最好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起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是孩子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因此我们的电子琴小组课教学不应只重视基本弹奏技术的训练,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
1、音乐家故事课。采取故事的形式,讲述音乐家的生平事迹,讲述音乐家们学习经历,进述音乐家生活中的趣闻轶事等等,对激发孩子们的学琴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在这一课中,主要注意选择一些孩子们较熟的音乐家。如:国内的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丁善德、孔祥东等等。国外的如车尔尼、汤普森、莫札待、肖帮、贝多芬等音乐家的故事。这一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找去挖掘一些材料,讲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目的。
2、音乐欣赏课。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世界名曲让同学们欣赏, 讲解其音乐背景、结构、音乐思想、作曲家,哪些乐器演奏的等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视唱练耳课。视唱练耳是学习所有乐器所必修的一门基础课, 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许多基层电子琴教师为省上课时间,贪学生的学琴进度,都不重视基至不上视唱练耳课,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视唱练耳课可参考赵方幸编著的《儿童视唱练耳教程》,此书能帮助儿童有趣味的、科学的学习视唱练耳,能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是一本孩子学习的好书。
4、技巧演奏课。在电子琴学习中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技巧训练是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1)基本练习部分:音阶、琶音、和弦。(2)触键方法:各种跳音弹法,连音与乐句等。(3)功能钮的操作、音色、节奏、注册记忆、渐快、渐慢、 音量、力度控制等。
5、比赛课。每一学期结束时举行一次竞赛, 每个同学准备一首自己最拿手的乐曲作为比赛曲目参加比赛。每个同学即是选手又是评委。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成绩,而比赛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方法,它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刻苦练琴,另一方面大家可以互相学习、观摩。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临场应变能力,促进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6、合奏课。电子琴是训练合奏最好的乐器,它可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乐队小提琴,小号、长笛、竖琴,打击乐等乐器的演奏员,扮演各种乐器演奏员的角色体验在乐队中担任某一声部的感觉。通过电子琴的合奏课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色感和平衡感。每个人在乐队中担任某一声部的演奏,可以体会到与大家协调一致互相配合,互相谦让的合作精神。每个人也可轮流去指挥乐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考虑乐队中声部与声部之间的配合,音色与音量的平衡,乐曲的处理等等。
7、交流体会课,此课与比赛课略有相同, 即请同学上台演奏一个基本练习或一小段乐曲,请大家就这个同学的演奏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加以分析,这时教师在中间要适当引导,如学生演奏的姿势、手型、触键方法,选用的音色、节奏、速度、和弦以及表现力等方面。在这一课中,许多同学在发现别人优点的同时,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在分析结束后,还可以请演奏的同学谈谈对这个曲子的理解,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谈谈自己练琴的心得体会,供同学们探讨。
8、考级辅导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习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 业余音乐考级活动顺应了这一潮流,电子琴考级也红红火火。考级不仅是对孩子一年来学习成绩的评定,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败的评判。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家长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的实际演奏水平确定所报考的级别进行重点辅导。考核的内容包括:(1)基本练习,即音阶、琶音;(2)练习曲,钢琴练习曲;(3)电子琴乐曲,三个方面内容。音阶、琶音的练习应贯穿在平时的基础训练中,这时应根据所报级别规定的音阶,琶音加强速度与流畅性练习,钢琴练习曲应先分手练好后,在老师检查后确定没有错音,触键方法正确,分句难确后再双手配合,协调、流畅后再按原速反复练习,并注意背谱。电子琴乐曲在弹奏之前教师应将乐曲的调号、节拍、音乐情绪、结构、触键法、分句、各段落所选用音色、节奏、速度、和弦等分析给学生听,并在乐曲谱中标明提示和术语。学生在搞清各种问题后开始分手、分段进行练习,熟练后可运用电子琴伴奏的相关功能进行合练,然后再进行各段的练习。遇到困难段落,老师应深入细致地讲解与示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全曲的重点、难点得到全面的解决。在各个分段落弹好后,要注意段间的连贯与音色、节奏的变换做到全曲的流畅弹奏。最后要特别强调手指的触键法与变换功能钮的动作要与音乐情绪相吻合,运用手的各种弹奏动作将观众带入到你所要表现的音乐情绪中。
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即可以每种课单独进行,同时又可以有机地把几个方面内容穿插在一起进行。总之电子琴小组课对学生的电子琴学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提供了学生上台演奏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稳定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了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的孤独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通过小组的授课形式,相信学生的技艺会有很大的提高。
电子琴的发展历史较短,是现代最子技术与音乐结合的产物。从电子琴传入我国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已有数十万人学习过电子琴,电子琴在我国的拥有率也是最多的乐器种类之一。之所以电子琴有如此迅速的发展,除了电子琴有其自身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广大从事电子琴教育和研究的音乐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试想如果一件乐器没有系统、规范的教学体系和各自特有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力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而演奏技巧的提高与音乐表现力的丰富是通过教育工作者和演奏家们不断摸索,不断研究逐步形成的。就像钢琴教育家东尔尼对钢琴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一样,又如帕格里尼将吉他的演奏技巧借鉴到小提琴的演奏中从而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因此科学系统的教学是促进我国电子琴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定电子琴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否定电子琴对音乐的普及与教育功能,过分强调其娱乐性的教育理念,将把电子琴引向深渊。
近十年来电子琴的各项功能已逐步完善,电子琴的教学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学习电子琴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电子琴以其特有的自动伴功能和美妙的音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对音乐的普及与教育功能更是受到广大音乐工作者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开始投入到电子琴教学与研究中来。如今全国已有多所音乐院校开设了电子琴专业。相信电子琴这一音乐海洋里的一朵小花,通过广大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定会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