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唱练耳
佚名 网络讲音乐、有滋有味,讲心情、没滋没味!一篇极好的话题文章,竟让郁闷的心情搅得我不知从何说起……
学了多年琴(手指还好使),就是唱不准音(嘴巴不管事),奇了怪了?究竟咋回事?也让我很难说清楚……
音高感(以下泛称听觉)与色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敏感程度,都是某种动物对其特有的先天性本能。而这种本能本身又存在着每个个体敏感系数的差异。如人的自然听觉能力,仅仅局限于人类能够接受的音域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人的耳朵就不好使了。钢琴为什么设计成88键?因为从听辨本能角度来讲;人类的音高判断能力,大概局限在这个音域范围,律学家把这个范围称作“乐音体系”。所以,我们人类把超过这个“乐音体系”的声音称为“噪音”。然而,海豚等动物的本能听觉却大大超过了人类的听辨本能,这说明了动物之间确实存在着先天的听觉差异。另外,狗的嗅觉灵敏、鸽子的方向性灵敏等动物特征,都说明了本能差异的存在。
同理,人类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对音高辨析能力的巨大差距。对即想学音乐,又对音高不敏感的人,应该从两个方面引起注意;一是要养成“听”的好习惯;因为你原来所谓的“听”,可能是一条模糊的声线状态,而音乐旋律是一种有音律高度的点线音调状态。有线没点是音高问题,有点没线是句子问题。二是如有差距,只要用心练习也能把握音高技术。不得不承认,许多人在唱准音或唱不准音方面,根本用不着下多大功夫,就可以把(12律)的每个音模仿唱准,这是其父母给予他先天性的音乐本能,而这种本能对每个人而言;即有限也不同。所以,视唱练耳这门课程,是学习音乐(包括任何器乐)的基础,绝对不可小视,尤其是耳朵、嘴巴不好使的人,更要在这个方面下大功夫。事实证明,长期以来,偏偏在音乐启蒙教育和社会业余器乐教学方面,缺少了这尤其重要的训练内容,其结果令人遗憾!
音乐感觉的敏钝、音乐处理的粗细,为何存在巨大差距?以我之见;一是性格使然,二是音律敏感系数低。其一;一部情感电视剧,当看到感人之处,有的人早已流泪,而有的人对流泪者却感到匪夷所思?要我说;两者之间的表象虽是性格不同,而内心深处体现的是“人性因素。其二;在完整地演奏同一首乐曲时(除技术差距之外),有的演奏呆若木鸡,有的演奏鲜活生动,而“音乐感觉”好听与不好听的粗论,也应该上升到旋律的灵性、人性高度去体会。旋律是音乐的(灵魂)生命线,而演奏者恰恰是这种(灵魂)生命线的始作俑者。故此段所说可浓缩为;“音乐感觉与音高感觉息息相关”。
律学把每秒钟震动440赫丝所发出的音高频率(小字一组La)定为国际标准音,然后按照12平均律组成不同音高的点、形成“音阶”,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乐音体系”。假如你无论如何就是听不准音(音高),或者听得出音高,就是唱不准音(总是在音准的夹缝里游离乱唱),就说明你可能是缺乏音高感觉的“音盲”。
做为教师;无论你是幼儿音乐教师、还是业余器乐教师,都要在你的音乐课程中加入些视唱练耳的知识训练内容。因为,你的课堂里,确实有听辨音高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会下意识地保护着自己的缺点不被人发现,长此以往将后患无穷。
做为学生;假如你是一个音高把握能力较差的人,在视唱练耳训练方面,你首先1、要认真听(上下比较、反复推敲);2、要认真想(否定、肯定、确定音高)?;3、要想好了再唱!(在想不好音高之前,不要轻易张嘴乱唱);4、先与(标准音La)一个音交朋友,争取先把La唱准,如果唱的稍微不准,就采取“低冲、高抑”的方法反复练习;5、按照视唱练耳训练音程模唱的步骤反复练习;6、如果你在教师指导下怎么也唱不准,那就要看你自己与老师的耐心和毅力了。
开个玩笑!视唱练耳;要先与La交朋友许多“微分音乐家”,比称得起“音乐家”的人都过得好!这才是硬道理啊!我所比喻的“微分音乐家”,是那种带着声线嚎啕大哭时才有那么一条“音调曲线”的特殊音乐人才!比如;Nin!视唱练耳;要先与La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