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的波西米亚之歌
佚名 网络两位欧洲古典音乐新星——法国中提琴演奏家阿德里安·拉马卡(Adrien La Marca)和德国钢琴家达娜·杜尔肯(Danae Dörken)2021年在法国唱片厂牌“甜蜜时光”推出专辑《波西米亚之歌》。
选曲打破了古典音乐的边界,将香颂、民谣、古典融为一炉。经历了漫长的疫情、隔离、一波波的复发之后,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音乐家,都渴望一些用一些更明朗、优美而亲切的旋律来抚慰自己。阿德里安·拉马卡说:马友友所作的一系列努力,例如“希望与安慰之歌”系列(Songs of Comfort and Hope)正是他努力效法的榜样。 我之前在广播节目中介绍过一系列中提琴专辑,有梅第扬、塔姆斯蒂、祖克曼、今井信子等,这些中提琴大师的演奏有共通之处——中提琴在模仿人声歌唱上,独具魅力和优势。 于伯·吉劳创作的香颂名曲《巴黎天空下》(Sous le ciel de Paris)先由香颂女王皮亚芙唱红,但这首歌真正找到它最佳诠释者,要等到朱丽叶特·葛莱科的登场,她的女中音嗓子在悠扬惬意中,又带着一股深深柔情。歌中唱道: “巴黎天空下,一首歌展翅飞翔,它诞生于一个男孩心中。巴黎天空下,情人漫步,他们的幸福写进了一首歌。巴黎天空下,河水欢快流淌,它在夜间陪伴流浪汉和乞丐入眠。巴黎天空下,美好的天使鸟,来自世界各方,在此相聚欢唱。” 拉马卡的提琴之声,和朱丽叶特·葛莱科的原唱,有着绝妙的契合,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器乐的引子,带出经典的原唱。
Sous le ciel de Paris (Arr. for Viola & Pian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中提琴改编《巴黎天空下》2分14 格莱科原唱《巴黎天空下》3分17
Sous le ciel de Paris,Juliette Greco;Jacques Pills;Georges Tabet - La vie en rose - Die grössten französischen Chansons
两人的合作缘分,还要感谢“希望先生”——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霍普在疫情之年推出的家庭音乐会直播项目“希望宅家”(Hope at home),拉马卡和杜尔肯受邀首次合作,感觉一拍即合,两人之间很有化学反应,这是室内乐合奏中最理想的情形了。 专辑中的不少选曲来自拉马卡的私人经历: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他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排练演出了勃拉姆斯颇具民谣气息的合唱组曲《爱之歌圆舞曲》。拉马卡说,其中的每一首歌谣,都极富舞蹈感,尤其是下面第六首,“可爱的小鸟”,简直会让聆听者的双足都忍不住要踩起舞步。
Liebeslieder-Walzer, Op. 52: VI. Ein kleiner, hübscher Vogel (Arr. for Viola & Pian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勃拉姆斯《爱之圆舞曲》可爱的小鸟 2分47 拉马卡于1989年生于法国的普罗旺斯,被法国《世界报》赞誉为新一代中提琴英雄,塔姆斯蒂的接班人,他如今手中的一把中提琴是1780年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制琴大师贝尔贡齐的手笔,体型颇大,在低音区有着类似大提琴一般的浑厚效果,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高音也异常漂亮,绝对可以媲美小提琴。当然,它最本质的中提琴亚光般的醇美色调,亦有上佳表现。
下面这首精美的小品——柴可夫斯基《伤感圆舞曲》能绝妙地展现贝尔贡齐中提琴的特点,旋律从低音区开始,尽显其低音区魅力,副主题则一下子跃入高音区,瞬间,明媚的音色如春色满园。
Six Pieces, Op. 51, TH 143: VI. Valse sentimentale (Arr. for Viola & Pian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柴可夫斯基《伤感圆舞曲》3分43 专辑中唯一一首专门为中提琴而作的曲目来自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汉斯·希特的《纪念册页》,汉斯·希特(Hans Sitt,1850-1922)是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门下高徒众多。1891年,他专门为中提琴写的六首小品,集合为《纪念册叶》组曲,每一首针对中提琴的不同表现方面,长期以来是中提琴学习者必学曲目,从十九世纪末的时间点来看,汉斯·希特的曲风偏于保守,接近门德尔松的早期浪漫主义,流畅优雅。
Albumblätter, Op. 39: V. Lent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汉斯·希特《纪念册页》慢板 5分 两位演奏家说,《波西米亚之歌》专辑的主旨是为听众提供一个针对疫情压抑时期的一个释放,音乐营造一个梦境,让人们得以在其中逃避和休憩。他们发现,法国作曲家们所写的歌曲非常适合他们的主题。德语艺术歌曲Lieder中的戏剧性张力,在法国作曲家的Melody之中,转而变得放松舒展,具有感官的魅惑性,其精美雅致的美感,哪怕不懂法语,也能够感知得到。拉马卡手中的中提琴好似一个更善于沟通的翻译,将歌词翻译成无词的吟唱,更容易跨越语言的障碍。 下面聆听两首中提琴“翻译”的法语艺术歌曲,其一为普朗克的《爱的小径》,这也是中国女高音黄英最爱的歌曲,多次在她的独唱音乐会上演绎:主人公呼唤爱人走上花园小路,花园是心理的隐喻,小径是打开心房的隐秘通道。
Les Chemins de l'amour (Arr. for Viola & Pian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普朗克《爱的小径》3分19 第二首是马斯内的《西班牙之夜》,写成了一首月夜下的小夜曲,主人公向情人求爱,钢琴模拟曼陀铃弹拨的音型。从“爱的小径”到“西班牙之夜”,两首歌的意境恰好完美融合,形成一个叙事上的连接,可见拉马卡和杜尔肯安排曲目的细密心思。
Nuit d'Espagne (Arr. for Viola & Piano),Adrien La Marca;Danae Dörken - Chanson bohème
马斯内《西班牙之夜》3分13
法国香颂在专辑中占有一个特殊地位,达娜·杜尔肯说自己小时候,父亲酷爱香颂女王皮亚芙,哄她睡觉时,就唱皮亚芙的歌曲当作催眠曲。故此,她对香颂有天然的亲近感。 这张波西米亚主题的专辑以《巴黎天空下》开头,结尾则选用了香颂歌王阿兹纳乌的《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点题。阿兹纳乌的原唱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蒙马特高地的艺术家,回望往昔,那自由挥霍青春的岁月,有点影射了普契尼的同名歌剧。
La Boheme,Charles Aznavour - Ses plus belles chansons
阿兹纳乌 原唱《波西米亚人》4分05 “在蒙马特高地,丁香花盛开,我们食不果腹,但依然沉醉在艺术和友情中,如今重回蒙马特,一切不复旧观,丁香花早已凋零。我们曾经年轻,曾经疯狂,一去不返的波西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