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为什么总是被黑?
佚名 网络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请大家先看一幅图:
提问:以上两把琴,哪一把是小提琴哪一把是中提琴?
这个问题,即使是专业的提琴手恐怕也很难不假思索地答上来。事实上,单从图片上的外观上来看,我们是很难一眼就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哪个是中提琴的,因为它们除了尺寸大小和定弦的不同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
1
中提琴的简单介绍
中提琴属于擦奏弦鸣乐器,是提琴家族的中音乐器,外形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但是尺寸略大,一般都在14寸以上,另外其规格也有很多,以适合不同身高的演奏者。
中提琴的四根弦的定弦从小字组的C音开始,往上每根弦升高五度音程,依次为C、G、D、A,每根弦的音都比小提琴低了五度,而比大提琴高了八度,在乐团中处于中声部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中提琴使用中音谱号记谱,高音域则使用高音谱号。
众所周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是提琴家族的乐器,而提琴家族的乐器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最早是应用在欧洲的民间音乐里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提琴在刚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其实是分为中音提琴(Alto)和次中音提琴(Tenor)两个类别的,那时候的作曲家,在很多情况下都把中提琴当作两个声部来写。
值得注意的是,中音提琴在尺寸和外形上比较接近于现代的中提琴,而次中音提琴的尺寸则比较大,其在演奏上也就自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
故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乐器改良之后,次中音提琴便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曲家们也不再把中提琴当作两个声部来写了。
因为琴身尺寸和定弦都处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所以中提琴的音色也就有了一股中庸的味道:有一定的穿透力,但不及小提琴;有一定的厚重感,但不及大提琴。
不过,很多人在给中提琴选琴的时候,在个人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还是倾向于尺寸较大的琴,一方面是为了较大的音量,另一方面,则是琴身越大的中提琴越容易产生较丰富的效果,特别是在低音的部分。
2
日常被黑的中提琴
关于中提琴,有这么一个段子。
问:中提琴在乐团里有什么用?
答:掩护身边的大提琴,如果拉错了或者不好听可以推给中提琴。
中提琴手看了这个段子可能想打人。不过,既然有人写出这种段子来,就说明中提琴在乐团里的位置可能确实有些尴尬。
可能正是因为音色的中庸,中提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作曲家们的集体冷落。
中提琴的两个亲戚小提琴和大提琴都有许多作曲家为它们量身定制的曲目,包括但不限于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之类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有名的曲目也很多。
而中提琴,虽然老早就进乐团的编制了,但一直到18世纪后期才开始有作曲家把它当做独奏乐器来看待,为它创作曲目。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提起提琴类的协奏曲,大多数人还是会忽略中提琴的存在。
3
中提琴有什么用?
回到开始那个段子里的问题:中提琴在乐团里有什么用?
正经的回答,当然不可能是段子里调侃的那样除了给大提琴或者别的声部背锅就没有别的用处了。相反地,中提琴之所以能在乐团里占有一席之地,恰恰是因为其有别的乐器无法比拟的特性。
首先在和声学上,我们都知道传统和声理论中的那套四部和声。在实际的演奏中,中提琴便占据了这四部中的一部。没有中提琴,弦乐四重奏等音乐体裁中的四部和声也就无法成立,和声的听感就会有很明显的欠缺。
另外,在编曲时编过弦乐的同学们可能都知道,中提琴的摆位一般是处于偏中间的位置的,而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则按照声部顺序排列在中提琴的左右,以求得一个圆润完满的声场。没有中提琴的话,整个声场的结构就会遭到一定的破坏。
无论是在交响乐团还是室内乐队里,中提琴都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表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精益求精,那么中音声部就需要演奏得出色,整个乐队才会显得有血有肉,否则听起来就只有一个躯壳。”
中提琴本身也是一件音色十分独特而美妙的独奏乐器。她的音色可能没有小提琴那么明亮,也没有大提琴那么深沉,但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
如果说小提琴是青春活泼的少女,大提琴是历经沧桑的老者,那么中提琴就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生活的磨难之后却始终保持年轻、无比坚强的母亲。
4
题外话
最后再讲一个算是题外话的点,就是中提琴手算是很稀有的物种了。大家都去学小提琴大提琴之类的,学中提琴的也就被边缘化了。
但是,乐团里中提琴又是不可或缺的。在这个矛盾之下,中提琴手也就变得很抢手了。
物以稀为贵,何况这个稀还是很重要的稀。所以,想学小提琴的同学不妨去尝试下中提琴,以后组团的时候还可以享受下大熊猫的待遇,岂不美哉。哈哈,开个玩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