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的美学特色
佚名 网络在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中,琴歌是一种传统悠久、流传广泛的古琴音乐的表现形式。所谓琴歌,即以古琴伴奏、自弹自唱的声乐作品,也称为有歌词的琴曲。琴歌起源很早,先秦的《诗经》,就是一部琴歌总集。相传孔子编《诗经》时,能弹着琴唱遍305篇诗歌。山东武梁祠汉画像的琴箫合奏图和四川资阳出土的自弹自唱汉代陶俑,都是琴歌这种演奏形式的真实写照。在有关古琴的文献资料中,保留下来大量的琴歌作品。可以说现存琴曲中有近一半是用古琴伴唱的声乐曲,如《古怨》、《黄莺吟》、《凤求凰》、《胡笳十八拍》和《关山月》等,都是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琴歌。东汉蔡邕的《琴操》和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都收集了许多琴歌,可惜仅有歌词,其曲谱没有流传下来。目前所见最早的琴歌曲谱,为宋代姜白石《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以及陈元靓《事林广记》中所载的《黄莺吟》。
诗词入乐歌唱为中国的传统。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古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先秦的《诗经》与《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唐代诗歌、宋代曲子词以及元代至明清的剧曲,它们都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高度发展的代表,琴歌作为古琴音乐与诗词文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的音乐表现方式,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气质和风貌,同时也保留了大量古代音乐的信息。这一形式直到元代还与独奏的形式并存,为文人士大夫所喜爱。从明代中期起,古琴界有一些排斥琴歌的议论。虞山派的宗师严天池,因反对当时滥配琴歌的风气,以致排斥演唱而讲求纯琴乐演奏的风尚。但是在现存明代刊行的谱集中,有旁词的琴曲仍然不少,如《浙音释字琴谱》、《谢琳太古遗音》、《发明琴谱》、《重修真传琴谱》等都是专门收录琴歌的谱集,另外清代的琴歌谱集有蒋兴俦《东皋琴谱》、程雄《松风阁琴谱》、张鞠田《琴谱》,均为清代琴歌谱集之代表。民国初年,梅庵琴派的《梅庵琴谱》除琴曲外,亦编录有琴歌。
琴歌作为琴乐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在审美意识上与古琴艺术的传统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思想影响了琴人的美学修养和品味,他们在琴乐艺术中追求的是意韵与含蓄之美,以及自然质朴、淡泊超脱的风格和境界。在琴歌的演奏中,通过古琴的独特音色和演奏中技法的配合,以及琴人们自身的品格修养、文化内涵等营造着这样的美感境界。琴歌艺术中,要靠人声与古琴的互相配合来完成。歌者人声的运用,与琴乐所要表现的意境浑然一体,讲求人声“琴韵化”和琴声“声腔化”的结合统一,共同展现“天人合一”、“清微淡远”的琴乐世界。琴歌的节奏受到诗歌节律的制约,琴歌的演唱以“句”为基本的节奏单位。琴人常常采用舒缓的速度、小巧而较为规整的节拍,自由地抒发情感,怡养情性。古琴的左手演奏技法以吟揉绰注为主,“走手音”的运用使得曲调的旋律线若断若续,音色虚实相间,形成琴乐特有的空旷趣味和琴歌独具的演唱韵味,使琴歌获得了较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