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的历史源远流长
佚名 网络陶笛的历史源远流长,1973年是乐器史上一个值得记忆的一年,因在这一年里,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许多支孔数不等的禽骨。陶笛,英文名ocarina,在其他国家也有称为洋埙、甜蕃薯。而这些禽骨经碳十四检测,已有七千年历史,经专家们鉴定,认定他们是先民用以诱捕飞禽的狩猎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简单的音调,与鸟鸣相像。此外,中国最古老的埙也是在这里出土的,不过只有一个吹孔,无音孔,正常的吹奏只能发一音。(很多民间的泥哨艺人都是用一个吹孔表现出几个音阶的)
提到这种好玩的乐器陶笛,有很多人会联想到中国很古老的乐器埙,以至于在台湾和香港,陶笛的别名叫作洋埙。这两种乐器出现的年代虽然都很久远,但不能因此认为陶笛是受中国埙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由于原始社会的特定条件和从各地出土的陶器来看,这种生产技术并不是由谁来传授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陶笛名称ocarina的来历,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意大利北部的小村有位面包师,经常用他的烤箱烧制低温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东西,有一次他烧制了一种上面有像脖子一样哨口的蛋形玩具,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鹅的形状,所以就起名为“ocarina”,意大利方言就是“小鹅”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称“ocarina”就是从这里来的,音译为奥卡利那笛,该名称一直普遍沿用至今,它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