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吹管乐器循环换气练习(2)
佚名 网络(1)挤音练习。舌根下压(即舌骨肌收缩),打开喉咙(喉咽腔)与口腔,储满气,再利用舌根上推(舌茎突肌、颚舌肌收缩)及下颌(咀嚼肌即颞肌、咬肌)上提而使气通过吹奏时的口形"挤"响竹笛。练习时要注意尽量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风角度不变,尽量减少风门,使口风变"细",加快挤出的"口风"的速度。这需要加强舌根推力的训练。要着重两种能力的练习:
1)挤气的速度和力度练习。可以在单音上使用ⅩⅩ ⅩⅩ|的节奏型反复练习挤音。在音高上可以采用由中音区逐渐向高音区与低音区扩展。
2)挤音长度练习。在单音上用较慢的速度,尽力延长发音的时间,并在挤音的同时吸气,可以使用以下节奏型:
X - X - |X - X - |X - - - -‖
练习时务必保持挤音的音量、音色。
(2)长音循环换气练习。当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挤音吸气的方法之后,便可以在长音上结合颤指进行练习: tr ……
1)5 - - - -|5 - - - -‖(任意反复)
2)1- - 7|1- - 2|1- - 7|1- - 2‖(任意反复)
3)1- - -‖(任意反复)
练习注意以下问题:
①吸气、挤气不可有多余肌体或表情的动作。
②尽量使续吹的气完美地与挤气衔接起来,不留蛛丝马迹。
③从中音区开始练习,逐渐分别向高、低音区扩展。
循环换气的练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气息的基本功基础上,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超出能力的勉强动作往往会导致一些新的毛病,如身体的紧张等。当循环换气的能力巩固之后,可以在一定的吐音基本功上用" 突窟突不" 的方法练习双吐循环换气,即在说"不"时,使用循环换气技巧吸气。这一技巧比循环换气所能容许的吸气时间更短,所以需要更多的练习,以熟练地掌握与运用。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
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
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循环换气的方法和要领: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
再作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
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