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识谱:多练练,就会熟吗
佚名 网络我国近百年的国民音乐教育收效甚微,大、中学生喜欢音乐、爱唱歌、能识谱的人很少就是证明。是什么原因呢?教音乐的老师跳不出音乐的思维,就音乐的知识讲音乐。本来人们对学音乐就有一种神秘感。音乐不像语文、数学,乐谱的长短高低怎么表示?大多数人糊里糊涂。在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中,学音乐就是记住音乐,模仿的完全一样就是学音乐的料,有音乐细胞。因此怎么教识谱就是一门学问。
一些人看不起这些初级的内容,自己怎么学的就怎么教。一般音乐教师教识谱都是先认识各种音符,几分音符打几拍,当下是记住了,但在操作时,学生首先反应不出是几分音符,这就挡住了打几拍的想法。老师问学生几分音符打几拍,回答是正确的,老师想,多练练就熟练了。殊不知,学生一旦学会唱歌,就不真正识谱了。每次纠正识谱的错误,还是几分音符打几拍,学生对几分音符一直是模糊的。
音符的形象刚开始记时学生往往也抓不住要领,都觉得像,容易混淆。老师如果有教数学的观念,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想,一点、一点地算,就会慢慢熟悉音符。一些老师心急,就想让学生流畅地唱出歌来。孩子心里没有算好,也没有用拍子计算的经验,就觉得自己没有学音乐的天分而因此灰心。倘若老师把全音符的形象概括为圈,看到圈就打四拍;二分音符的符头是白的,形象概括为白,打两拍;四分音符是黑,打一拍;八分音符因为是一个尾巴念一,打半拍;十六分音符是两个尾巴念二,打半半拍……这样一来,音符的图像和打几拍直接挂钩,操作时因为没有几分音符的隔离,就为陪练的家长、孩子的操作,提供了简单易记的方法。因此要明确的告诉家长:初学音乐,就是学"数学",一点、一点想,一点、一点做,不图一下唱出旋律的完型。
正因为音乐有数学的因素,它才能启蒙开智,它需要左脑的数学思维,也需要右脑的形象、感情思维。几百年前的有识之士,就已经看到了音乐和数学的紧密联系。但是我们只是知道了这个知识,并没有将数学的观念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去。教识谱就要教给孩子计算,首先要知道几个半个,合起来是几个,首先教孩子丈量时间的拍子,用它把抽象的时间分成相等的小方格。这就是学音乐会启蒙的原因。这样教孩子学音乐,家长豁然洞开,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学音乐不是学唱,而是简单的算术,家长也完全可以辅导。
学音乐就要从小学,视唱练耳更是不能等到大了再学,否则已是亡羊补牢事半功倍。教师教小孩就要和家长一起教,因为平时的练习需要家长辅导,只有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形成视谱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就是不用想的识谱,从认识到不用想,需要很长时间。一些人以为认识了音的位置慢慢就会熟练,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乐谱变为曲调,孩子就不再识谱了。没有从慢到快的读谱练习,要熟练形成条件反射也是难事。识谱不是知道音的位置,而是熟练到下意识的反应。知道和反应之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功夫就在反应上。许多弹了十多年钢琴的很多学生,也没有把识谱做到反应的程度。原因就在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能认识就会慢慢快起来"。认字没有长短、高低的计算,识谱不经过专门练习,是不会像认字一样轻松的。许多老师满足于会唱几首歌,认识每个音的位置就以为会识谱了,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快速处理符号的能力。因此学上一两年后,学生识谱还是很艰难,音的位置还需要数着算,节奏还是反应不过来。要知道,只有快速处理符号才能形成条件反射。启蒙识谱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讲学唱歌、能演奏曲调作为目的。因此,学音乐首先要改变观念,观念决定孩子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