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歌图片资料选
佚名 网络 (一)本卷共收入全省21个市、地、州各世居民族各种体裁.题材,形式,风格的民歌共1 315首(含联曲体套曲或组曲—一下同)。上册系汉族民歌,为707首,下册系本省世居少数民族:彝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羌族、回族﹑蒙古族.栗僳族、纳西族、布依族、臼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民歌共608首。属世居少数民族的四川满族,因长期杂居于汉族和其它兄弟少数民族之中,彼此相互交融,汉文化程度极高,根据四川省的实际倩况,虽经菁查,均未搜集到具本民族音乐形态特点的民歌·故本卷尚未编入。
(二)本卷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初期老一辈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二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分会民间音乐组搜集整理的资料。第三系1979年3月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关于编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通知下达后,经广泛深入动员,全省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着搜集整理的大量的各民族民歌,这也是资料的主要来源。本卷按照《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编辑部“质量高、范圉广,品种全”的要求,从迄今已搜集到各个时期的近800盘(小时)融带音响和有并曲诺卷本共2万余首各族民歌资料中,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筛选出来的。
(三)本卷在编排体例上.按照总编辑部有关规定,结合四川民歌的实际倩况,并考虑卷本允许的容量,上册汉族民歌按不同体裁分为五大类,即: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附录:农事吆吼腔调和生活音调)。
上册五大类民歌中均按不同的演唱形式.场所,结合分布地域(川南、川东.川北、川西),并以行政建制县(含县级区)为单位,以先传统曲目,后现代曲目分别编排。根据五大类民歌各自不同情况,其中山歌类分为1.山歌;2.蓐秧歌,蓐草歌;3.薄草锣鼓三个部分。号子,风俗歌则明确按歌种编排。有的在歌种以下或结合不同的河道水系或同工种不同的劳动方式以及不同的演唱和表演形式等再进行细分,如船工号子(歌种)以下细分为长江.号子﹑嘉陵江号子等15个水系;石工号子(歌种)以下细分为大锤号子和撬石号子;灯调(歌种)以下又细分为花灯调、车灯调、采莲船调.牛灯调、马灯调、羊灯调﹑狮灯调.高跷灯调。小调、儿歌根据其实际情况不再划分歌种。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东有巫山、七皤山与湘鄂相连,南有大娄山与云贵高原傍依,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北有米仓山,大巴山与陕西为邻。境内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高原山地,属青藏高原东延部分,海拔3000—4000米;东部为四川盆地,海拔约500米。盆地西北隅为著名的成都平原,中部为丘陵地区,东部则是平行峡谷。长江水系的四大支流嘉陵江,岷江,沱江、乌江纵贯全省。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土地丰腴,自古水利、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区之。
四川省简称“川”、“蜀”或“巴蜀”。战国时期,巴蜀两族曾分别在今重庆、成都一带建立巴国和蜀国;秦灭巴蜀后,分设巴郡、蜀郡﹔汉代属益州;西晋时分益州置梁州;唐时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道;宋代分置益、梓、利,夔四州,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代在四川盆地设“四川行中书省”,今川西高原则属“陕西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则属“云南行中书省”;明清时,四川境域已扩至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今日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含11市、7个地区和3个民族自治州。11市是成都市、重庆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7个地区是宜宾地区﹑涪陵地区、万县地区、南允地区、达县地区﹑雅安地区以及黔江地区;3个民族自治州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Q。现有15个世居民族。人口总数为107 218 173人,其中汉族102 330 134人,彝族1 784 165人,藏族1 087 510 人,土家族1 075891人,苗族535 923人,羌族196 195人,回族108 638人,蒙古族27492人,傈僳族16 160人,纳西族8 542人,满族11845人,布依族7 320人,白族7 836人,壮族4 605人,傣族5 556人3。
(二)本卷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和建国初期老一辈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二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川省分会民间音乐组搜集整理的资料。第三系1979年3月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关于编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通知下达后,经广泛深入动员,全省广大专业和业余音乐工作着搜集整理的大量的各民族民歌,这也是资料的主要来源。本卷按照《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总编辑部“质量高、范圉广,品种全”的要求,从迄今已搜集到各个时期的近800盘(小时)融带音响和有并曲诺卷本共2万余首各族民歌资料中,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筛选出来的。
(三)本卷在编排体例上.按照总编辑部有关规定,结合四川民歌的实际倩况,并考虑卷本允许的容量,上册汉族民歌按不同体裁分为五大类,即:山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附录:农事吆吼腔调和生活音调)。
上册五大类民歌中均按不同的演唱形式.场所,结合分布地域(川南、川东.川北、川西),并以行政建制县(含县级区)为单位,以先传统曲目,后现代曲目分别编排。根据五大类民歌各自不同情况,其中山歌类分为1.山歌;2.蓐秧歌,蓐草歌;3.薄草锣鼓三个部分。号子,风俗歌则明确按歌种编排。有的在歌种以下或结合不同的河道水系或同工种不同的劳动方式以及不同的演唱和表演形式等再进行细分,如船工号子(歌种)以下细分为长江.号子﹑嘉陵江号子等15个水系;石工号子(歌种)以下细分为大锤号子和撬石号子;灯调(歌种)以下又细分为花灯调、车灯调、采莲船调.牛灯调、马灯调、羊灯调﹑狮灯调.高跷灯调。小调、儿歌根据其实际情况不再划分歌种。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东有巫山、七皤山与湘鄂相连,南有大娄山与云贵高原傍依,西与西藏、青海接壤,北有米仓山,大巴山与陕西为邻。境内以龙门山、峨眉山,大凉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高原山地,属青藏高原东延部分,海拔3000—4000米;东部为四川盆地,海拔约500米。盆地西北隅为著名的成都平原,中部为丘陵地区,东部则是平行峡谷。长江水系的四大支流嘉陵江,岷江,沱江、乌江纵贯全省。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土地丰腴,自古水利、农业发达,号称“天府之国”,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区之。
四川省简称“川”、“蜀”或“巴蜀”。战国时期,巴蜀两族曾分别在今重庆、成都一带建立巴国和蜀国;秦灭巴蜀后,分设巴郡、蜀郡﹔汉代属益州;西晋时分益州置梁州;唐时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道;宋代分置益、梓、利,夔四州,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元代在四川盆地设“四川行中书省”,今川西高原则属“陕西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则属“云南行中书省”;明清时,四川境域已扩至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今日四川省的行政区划,含11市、7个地区和3个民族自治州。11市是成都市、重庆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7个地区是宜宾地区﹑涪陵地区、万县地区、南允地区、达县地区﹑雅安地区以及黔江地区;3个民族自治州为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Q。现有15个世居民族。人口总数为107 218 173人,其中汉族102 330 134人,彝族1 784 165人,藏族1 087 510 人,土家族1 075891人,苗族535 923人,羌族196 195人,回族108 638人,蒙古族27492人,傈僳族16 160人,纳西族8 542人,满族11845人,布依族7 320人,白族7 836人,壮族4 605人,傣族5 556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