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布劳恩费尔斯(Walter Braunfels)简介
佚名 网络瓦尔特·布劳恩费尔斯(Walter Braunfels,1882年12月19日 – 1954年3月19日) 是一位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生平
布劳恩费尔斯出生在法兰克福。他的第一位钢琴老师是他的母亲,路易斯·施波尔的曾侄女。随后他在法兰克福的霍赫音乐学院 跟随詹姆斯·克瓦斯特(James Kwast)继续学习钢琴。在慕尼黑上大学期间,他本就读法律和经济学,但在观看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后,他决定走上音乐的道路。
1902年,布劳恩费尔斯前往维也纳跟随提奥多·莱谢蒂茨基学习。随后他又返回慕尼黑跟随路德维希·图伊勒和费利克斯·莫托尔(Felix Mottl)学习作曲。1918年2月,他在前线受伤;于同年6月回到法兰克福并从新教皈依天主教。1920年到1921年期间,他创作了《感恩赞》以表达他个人的信仰。
布劳恩费尔斯早期因为他1920年的歌剧《鸟》而大获成功。希特勒没有发现布劳恩费尔斯一半的犹太血统,于1923年邀请他为纳粹党作一首赞歌,被布劳恩费尔斯愤然拒绝。随后他被科隆市市长邀请,于1925年至1933年担任科隆音乐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öln)的首任院长,与赫尔曼·阿本德罗斯一起成为了这座学院的创始人。在希特勒掌权的年代,他退出了大众的视野,但仍然保持作曲。布劳恩费尔斯和他的妻子平静地二战期间,但他们的三个儿子却被征召入伍。二战结束后,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并于1945年10月12日再次成为科隆音乐学院的院长。1948年,他成为了科隆音乐协会的主席,进一步提高了他作为优秀音乐教育家的声誉。布劳恩费尔斯也长年以职业钢琴家的身份演出,在1952年的告别音乐会上,他演奏了巴赫,贝多芬以及李斯特的曲目。他与他儿子的合奏也有录音传世。
布劳恩费尔斯在世界大战前作为作曲家相当出名,但之后却被人逐渐淡忘。他的作曲风格是传统的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他的作品很多,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各种室内乐以及声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