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口琴演奏家[拉瑞·阿德勒 Larry Adler]简介
佚名 网络拉瑞·阿德勒(Larry Adler), 1914年2月10日生于美国马德里州的巴尔的摩市,十岁时在皮博迪音乐学校学钢琴,十四岁时,他遇到一个叫Fred的德国人,他很喜欢Fred的那支口琴队,并参加了这个口琴队,从此就一生选择了口琴。
Larry Adler可称为世界口琴之王,从事演艺事业达七十三年之久,是首位与交响乐团一同灌录唱片的口琴大师,亦是唯一一位获奥斯卡金象奖提名的口琴家,他的作品专辑超过二百张。
Larry Adler是一位很有性格特点的口琴大师,他一直使用C调口琴而从来不用其他调的口琴。Adler还认为16孔口琴的低音区敏感度不好,因而宁肯使用12孔口琴,觉得12孔口琴可以表现得更好。他不喜欢无伴奏的口琴独奏,也不喜欢口琴合奏,认为最佳的方式是用交响乐团来为口琴伴奏。他创造性地把口琴带入了音乐的殿堂,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不过,最能发挥他个人风格的,仍是爵士乐曲。事实上,他的出道成名始于爵士乐,过去的几代爵士乐坛的大师级人物,都和他合作过。他那出神入化的表演,至今没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模仿他。
口琴吹法分为含多孔法(也称新式单音奏法)和含单孔法(也称老式单音奏法)口琴吹奏不一定要用“含多孔法”,新式的也并不比老式的更科学更先进,如果不加复音伴奏的话,老式的吹奏效果还会更好听些。
无论今后使用何种奏法,含单孔法(也称老式单音奏法)是必须要先学会的。演奏时用任何一种奏法都可以。
世界级口琴大师:拉瑞·阿德勒(Larry Adler)、图斯·赛里曼(Toots Thielemans)、克劳德·加登(Claude Garden)等大多使用含单孔法(旧式单音吹奏法)吹奏。这种吹奏法吹奏出的音厚而结实,音色纯净,力量集中,音量也比较大,对于吐音、滑音等技巧的使用比含多孔法(新式单音吹奏法)更为便捷。
新式单音奏法吹奏出的音比较柔和、委婉,旋律较容易演奏的更连贯,但是音量比含单孔法要小,不过其演奏和音较为方便。世界级口琴大师:汤米·瑞利(Tommy Reilly)、黄青白(Cham-BerHuang)、西格蒙德·格罗文(Sigmund Groven)等大多使用这种奏法。
复音伴奏(也称打舌伴奏)属于“地域性口琴演奏技巧”。它并不符合音乐规范,在西方几乎没有人用这种技巧(因为太不正规),建议国人正视音乐知识慎用这种技巧。
口琴,(英文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在乐器分类上属于自由簧的吹奏乐器。由于发声源是长度介于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气柱(如长笛),主要分为独奏口琴和合奏口琴,各自又有不同种类。其音域依种类、调性不同而略有差异。由于演奏中途无法调整同一把口琴上簧片的相对位置,单一把口琴演奏合声的能力是受限制的。
美国马德里州口琴演奏家拉瑞·阿德勒(Larry Adler)介绍
口琴,追溯其根源其实是调律用的工具。自由簧气鸣乐器。为小型的吹奏乐器。琴身呈长方形,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形制甚多。常见的为十孔口琴。此外还有半音阶口琴、复音口琴、贝斯口琴、和弦口琴等。口琴源于中国,早期称为笙,由竹片发声的乐器,当时风靡亚洲;十八世纪后期,笙传入欧洲,流行于整个音乐界,并形成了当代口琴的构架。比起其他正统乐器而言,口琴的沿革其实相当的短浅,而且世界各地的版本不
口琴源于中国,大约数千年前,被称为笙“Sheng”。这种由竹簧片发声的乐器很快风靡亚洲,在传统音乐中占据重要地位。18世纪后期,Sheng传入欧洲,很快在音乐界流行开来。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尔雅·释乐》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19世纪,欧洲乐匠们开始尝试用金属簧片来代替Sheng中的木质簧片。大约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轻乐匠打造出了第一支采用金属簧片的口琴(当时称为Aura)。这种Aura以它独特的魅力而受到音乐家们的广泛好评;但当时的Aura却只有吹音,而没有吸音。
大约在1825年,欧洲人Richter发明了一种乐器,成为了现代口琴的雏形。该乐器拥有10个吹孔和两张簧板,每张簧板上由10片簧片。这样,在每个吹孔上通过吹气和吸气都可以发音,Richter所选择的这些音符也就是现在全音阶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阶排列,有时也叫做标准Richter音阶。
口琴的大量生产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现了口琴制造厂。在德国小镇Trossingen,钟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业余时间来制造口琴,但很快他们的口琴生意便红火了起来。几年后,当地另一位钟表匠Matthias Hohner开始拜访 Messner和Weiss,并学到了口琴的制作工艺,同时也开始了自己口琴生意。显然,Matthias Hohner并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但他却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场是,Matthias击败许多竞争者,并且开始向美国出口口琴,很快美国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场。1900年,Matthias将生意移交给了5个儿子管理。
在20世纪的前半叶,口琴的流行度继续扩展延伸,与此同时口琴乐队也发展迅速。Hohner发展了半音阶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过控制一个按钮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为最著名半音阶口琴手,这项荣誉一直保持到2001他去世后。
在美国,口琴作为蓝调乐器而闻名于世。二十世纪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战之后,Chicago成为蓝调音乐的中心,这里聚集了许多杰出乐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许多人一直认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蓝调口琴乐手。Little Walter于1968去世。
在口琴作为蓝调乐器而极度流行的同时,也有许多人通过Bob Dylan的民俗音乐开始熟悉口琴。许多杰出口琴手像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继续发展蓝调口琴风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则形成了一种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