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演奏家《龚家铭国》简介
佚名 网络龚家铭 1950年生,傣族。云南梁河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大专班。
个人简介
龚家铭,男,傣族,1950年12月出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1990年毕业于中国函授音乐学院。现为云南省德宏州傣剧团国家一级作曲、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德宏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德宏州傣学会常务理事、傣乐团团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在大型傣剧《南西拉》、《冒弓相》、《十二个王妃的眼睛》、《娥并与桑洛》、《兰嘎西贺》、《刀安仁》、移植傣剧《白蛇传》、《青蛇传》、《杨门女将》、小戏《老混巴与小混巴》、《重葬之后》、景颇小歌剧《风雨过后天更蓝》、小歌舞剧《买牛》等多部大中小型剧目中担任音乐创作。其中,《兰嘎西贺》2002年获云南省新剧目奖,获2004年云南省新剧目展演综合金奖、音乐创作一等奖、2007年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金奖、优秀音乐创作奖、2007年第四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老混巴与小混巴》获1992年全国第三届戏剧小品比赛优秀音乐奖。此外,有多部曲艺、歌曲、器乐曲在国家级省级文艺比赛中获奖,代表作葫芦丝独奏曲《节日的德昂山》获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优赏奖,近年被定为全国葫芦丝五级考级曲。有多篇民族音乐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如《论傣剧音乐的继承与创新》、《论傣剧南西拉的音乐结构布局及其唱腔》、《傣族音乐的现代化》、《论傣剧伴奏乐器及打击乐的改革》、《葫芦丝在傣剧乐队中的特殊地位》、《葫芦丝的社会功能的变迁》等。曾改革制作傣族民间乐器“牛角琴”、“笋叶琴”、“丁琴”、“情侣葫芦丝”以及傣剧伴奏打击乐器。
人物事迹
龚家铭在上个世纪70 年代,就开始投身到葫芦丝的制作、演奏和创作当中了。当时生活条件很艰苦,要学习
这些东西,不会有师傅手把手地教,但是龚家铭发现街上卖葫芦丝的老艺人经常在现场制作葫芦丝,勤奋好学的他一有机会就蹲在老艺人的旁边,一边看一边把制作步骤用心记录下来,回到家中反复琢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逐步掌握了葫芦丝的制作方法。当时龚家铭在梁河文工队,同时在这个文工队的还有葫芦丝界大名鼎鼎的龚全国,龚家铭和龚全国几乎同时被借调到德宏州歌舞团,龚全国被留在了州歌舞团,而龚家铭由于县文工队不放,暂时留在了梁河。
1979 年龚全国在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凭借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春城,随着电台、电视台的报道,龚全国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这时候,有一个21 岁的小伙子给他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我是梁河糖厂的一名工作人员,名叫哏德全,从小跟着爷爷、舅舅学习过一些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我想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演奏、制作和创作水平,想拜您为师。”龚全国收到信后,被这个年轻人的真诚感动了。他回信说:“现在条件没那么好,你也不可能天天往州里跑,其实好的老师就在你身边,我知道梁河文工队有一位制作、演奏和创作都很好的老师,他叫龚家铭,你可以去找他。《节日的德昂山》就是他给我写的。”过了几天,哏德全真的拿着这封信找到了龚家铭,两个人的师生之缘就此开始。
哏德全非常有天赋,由于他学习的进度很快,龚家铭就把他借调到县文工队,进一步对他进行辅导,辅导他调音,一开始他做的葫芦丝音不准,跟乐队总是合不到一起,在龚家铭的指导下,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他们一起演奏了龚家铭创作的葫芦丝重奏《银泡下的刀光》、《孔雀神韵》,后来还到州里去汇演,都获了奖。云南省广播电台还来录过音。